海關總署近日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10月,臺灣地區對大陸進出口總額達到2710.44億美元,較前一年增長2.4%。其中,臺灣地區自大陸進口總額為692.85億美元,增長9.3%;大陸自臺灣地區進口2017.59億美元,增長0.2%。臺灣地區對大陸貿易順差達1324.74億美元。截至2022年10月,兩岸貿易總額、臺灣對大陸出口額、自大陸進口額再次創下歷史同期新高。
兩岸經貿關系在大陸經濟引領下已具備特有的運行規律,積蓄了抵御風險的能量,一直在向前推進。
首先,大陸經濟展現出強大韌性。大陸經濟長期向好基本面沒有改變,發展潛力大、韌性足、空間廣的特點也沒有改變,成為世界經濟的重要引擎。在這一背景下,兩岸貿易對臺灣經濟的帶動力更強、發展更快。
2018年以來,大陸先后出臺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31條措施”和“26條措施”,助力臺胞臺企發展的“11條措施”和“農林22條措施”,以及擴大開放臺灣居民在大陸申設個體工商戶的政策,助力臺胞臺企分享更多大陸發展機遇、享受更多同等待遇。支持臺胞臺企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國家區域重大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支持其他臺商集聚地方對臺先行先試。引導兩岸企業在資金、技術、管理、標準、品牌、渠道等領域加強合作。幫助臺商臺企拓展大陸內需市場。江蘇、浙江、福建等地上千家臺企享受各類稅收優惠,數百家臺企獲得工業轉型升級、綠色制造、智能制造等專項資金支持。截至2022年6月,有41家臺資金融機構獲批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資格,有53家臺企在大陸上市。
從兩岸經貿發展速度看,2011年兩岸貿易額為1600.3億美元,2021年兩岸貿易額增至3283.4億美元,10年間翻了一番。截至2011年,臺商投資大陸項目累計85772個,到2021年底,臺商投資大陸項目累計達到124142個,10年間增長44.7%。大陸穩居臺灣地區最大出口市場、最大貿易順差來源地、臺商島外投資第一大目的地。
其次,大陸經濟新的增長模式正在為兩岸貿易的穩定發展注入新動能。2021年,大陸生產總值超過114萬億元人民幣。大陸有14億多人口,4億多中等收入群體,有1.6億市場主體和全球最完備、規模最大的工業體系,內需潛力不斷釋放,大循環活力日益強勁。在研究機構公布的全球競爭力排名中,臺灣經濟自2005年至2020年,已經連續15年躋身世界前二十名,在亞洲地區名列前茅,這一較強的競爭力將有利于臺灣經濟、產業、企業不斷融入、參與大陸經濟新的發展格局,推動兩岸貿易在更高層次互補互利,不斷擴大。
最后,兩岸經貿關系具有堅實的民間基礎。兩岸企業家峰會有力推動兩岸企業合資合作,成為兩岸最重要的企業家交流合作平臺。在安徽合肥、福建廈門與泉州設立海峽兩岸集成電路產業合作試驗區,在山東設立海峽兩岸新舊動能轉換產業合作區,在廣西、湖北、四川、江西和湖南設立5個海峽兩岸產業合作區,支持昆山深化兩岸產業合作試驗區開展對臺先行先試。截至2021年,5個海峽兩岸產業合作區共有臺資項目350多個,總投資額超1000億元。各地持續舉辦特色鮮明的涉臺經貿活動,推動一批優質項目對接落地,兩岸經濟交流合作熱度持續、成效更實。
近期,臺灣最大和最有影響力的工商團體之一臺灣工業總會發表了2022年白皮書,提出恢復兩岸交通便利、兩岸交流回歸正常、鼓勵并支持民間團體赴大陸交流等8個方面、208項政策建議。
事實充分說明,無論是民進黨當局出于政治私利的人為設限,還是疫情等突發事件、偶發因素,都撼動不了兩岸經貿合作的堅實基礎、客觀需求和不竭動力,更抹殺不了兩岸經貿交流為兩岸同胞特別是臺灣同胞帶來的巨大利益福祉。大陸市場對兩岸貿易關系的發展和穩定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擴大兩岸經貿合作、深化兩岸融合發展,是兩岸民心所向、大勢所趨。
(作者:南開大學臺灣經濟研究所所長 曹小衡)
-
深化兩岸經貿合作是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兩岸一家親,都是中國人,臺灣同胞是我們的骨肉天親。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兩岸同胞對更加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對兩岸關系走近走好的一致向往,是任何人都阻擋不了的。[詳細] -
把握新機遇 促進新發展
2021兩岸企業家紫金山峰會成果豐碩,兩岸企業達成一系列合作協議,這對于兩岸企業界在新格局下展開更密切的合作、共同實現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