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南木林縣的鄉間,總能看到一個忙碌的身影——他是走村入戶的獸醫,也是授藝傳德的唐卡老師。作為西藏自治區政協委員、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次旺仁增用二十載光陰在兩個平凡崗位上書寫不凡,讓中華民族傳統技藝煥發新生,為廣大農牧民筑產業根基。
肩挑雙責:從獸醫到文化傳承者的堅守
2009年,初中畢業的次旺仁增目睹村里因缺獸醫致牲畜死亡、農牧民受損,毅然跟著有20多年經驗的老父親學獸醫。此后十余年,他頂風冒雪走遍南木林鎮吉龍村的牧場帳篷,為牲畜打疫苗時“村不漏戶、戶不漏畜”,甚至自掏腰包為困難群眾買藥。某年冬夜,他與村主任在暴雪中鞋子滑落仍赤足跋涉,只為及時趕到艾馬鄉龍瓊村控制動物疫情,用行動詮釋“把群眾事當自家事”的擔當。
轉型唐卡刺繡領域后,他拜入南木林縣多角鄉央村平措多吉畫師門下,從學徒成長為夏日普職業技能培訓學校的老師。為鉆研勉唐畫派刺繡技藝,他翻閱古籍、創新針法,作品亮相中國西藏旅游文化國際博覽會等舞臺,被業界稱贊“讓千年唐卡技藝煥發時代光彩”。更難得的是,他將20多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子女、殘疾人收為學徒,手把手教技法,助他們端穩“手藝飯碗”,不少人如今已成為當地唐卡工坊的骨干。
圖為次旺仁增與農牧民群眾在一起
榮譽加身:初心不改的政協委員擔當
“全國五一勞動獎章”“西藏自治區勞動模范”“西藏自治區政協委員”……諸多榮譽背后,是他始終扎根基層的身影。作為政協委員,他帶著牧民對動物防疫的需求、手藝人對非遺傳承的期盼走進會場,提交的《關于加強農牧區獸醫人才培養》《推動唐卡技藝產業化發展》等提案,直指群眾關切。在夏日普職業技能培訓學校,他發起“唐卡技藝+扶貧”計劃,聯合企業開設訂單班,讓學徒作品直通市場,去年帶動學員人均增收3.2萬元。
圖為次旺仁增在表彰大會現場
“把平凡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次旺仁增常對學徒說。如今,他仍保持著“白天教唐卡、傍晚巡牧場”的節奏,在獸醫站的藥箱里,感冒藥與獸藥并排擺放;唐卡工坊的展架上,新徒的作品與他獲全國獎項的《吉祥八寶圖》相映成輝。這位雪域高原的雙崗先鋒,正用政協委員的履職擔當,讓傳統與現代在針尖與針腳間交融,為鄉村振興鋪就文化與產業并行的康莊路。(中國西藏網 通訊員/次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