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10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4.9%,增速比上月加快0.5個百分點,連續兩個月回升,我國消費恢復韌性繼續顯現。
消費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需要更好發揮消費的基礎性和引領性作用。一般來說,消費比較平穩,但在重大因素沖擊下也會出現較大幅度波動,并形成消費增長缺口。彌補消費增長缺口,將成為一定時期的重要政策導向。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使消費受到較大影響,當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以及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均出現下降。隨著我國率先控制疫情,消費開始逐步恢復。從居民人均消費支出角度看,2021年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達到17275元,超過了2019年前三季度的15464元,更超過2020年前三季度的14923元。應當說,在8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創2.5%的低點后,各方對中國消費能否持續復蘇高度關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連續兩個月回升,表明我國消費恢復的基礎和韌性還是比較強的。隨著疫情沖擊的逐步消化以及供給短缺等問題的解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仍有可能進一步提升,2021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有望達到44萬億元。
與此同時,也要客觀看到,消費雖然在復蘇,但復蘇進度還是低于預期,部分接觸式服務消費的復蘇仍滯后。也就是說,實際消費增長率與潛在消費增長率之間還有一定增長缺口。2021年前三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兩年平均增長3.9%,但有三個“低于”:一是消費增速低于疫情之前的增速,疫情之前消費增速保持在8%至9%的水平;二是消費增速低于經濟增速,2021年前三季度,GDP兩年平均增速為5.2%;三是消費增速低于居民收入增速,2021年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兩年平均增速為7.1%。因此,盡管消費在復蘇,但還存在一定的增長缺口亟需彌補。
應當說,作為擁有14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我國有巨大的消費潛力。彌補消費增長缺口,關鍵是有務實的政策舉措。一是仍然要把疫情防控擺在重要位置。疫情對接觸式服務型消費的沖擊是導致消費增長缺口的一個重要原因。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進一步細化政策舉措,加大對疫情的精準防控,降低散發疫情對服務型消費的沖擊。二是打通汽車消費堵點,下大力氣解決汽車關鍵核心零部件的短缺問題。三是加大新型消費釋放力度。在支持傳統消費釋放的同時,適應新需求、新業態的趨勢,鼓勵數字消費等新型消費的發展,形成新型消費快速發展的態勢。
【作者: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經濟研究所所長 匡賢明】
-
如何進一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
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全體人民的共同期盼,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本特征,不斷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和比重則是穩健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詳細] -
穩步拓展制度型開放
與巨大潛力相呼應,中國還在不斷擴大外商投資準入范圍,為外商來華投資提供更多機遇和支撐。與此同時,中國正著力優化投資環境,持續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詳細] -
高質量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城市是人類生產生活的重要場所,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是經濟持續發展和城市功能分化的自然結果。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