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時期,中國進入新發展階段。在新發展理念指導下,中國正堅定不移擴大開放,持續深化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穩步拓展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推動形成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以高水平開放吸引全球優質要素資源。
在此過程中,中國利用外資仍有巨大潛力可以挖掘,主要有兩大類型。
一是面對中國大市場的市場驅動型外資。從消費市場規模看,2012年至2020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從20.6萬億元增長到39.2萬億元,年均增長8.4%,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從結構上看,居民的消費水平和生活品質不斷提升,消費升級特征顯著,中國已成為全球消費市場增量的最大貢獻者,汽車、奢侈品等消費市場均占全球30%以上。如此大規模的市場,任何一家大型跨國公司都難以忽視,因此“十四五”時期這方面的外資增量將非常可觀。
二是成本驅動型的外資。中國產業體系完整、基礎設施完善,目前已成為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擁有41個工業大類、207個工業中類、666個工業小類,能夠制造世界上大多數工業產品,這使得外資企業在中國尋找上下游關聯配套產業的效率非常高。中國的產業集聚效應和規模效應是全球獨一無二的。從勞動力成本來看,盡管近年來國內勞動力成本在攀升,但和發達國家與新興工業化國家相比,仍然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同時,中國擁有比較完備的人力資源體系。綜合考慮這些因素,大量外資企業將中國視為全球供應鏈和價值鏈的核心,通過在中國投資進一步推動亞太市場布局和全球市場布局。
與巨大潛力相呼應,中國還在不斷擴大外商投資準入范圍,為外商來華投資提供更多機遇和支撐?!笆濉睍r期,全國和自由貿易試驗區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連續4年修訂。全國外商投資準入限制措施減至33項,自貿試驗區外商投資準入限制措施減至30項。2020年首次發布海南自由貿易港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準入限制措施為27項。隨著負面清單逐步縮減,中國制造業已基本開放,金融、交通運輸、商貿物流、專業服務等服務業有序放開。“十四五”時期,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預計將進一步壓減,在金融、電信等關鍵行業進一步放寬外資市場準入。在當前全球資本流動放緩的背景下,這些開放舉措將進一步增強外商來華投資的信心。
與此同時,中國正著力優化投資環境,持續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建立健全知識產權快速協同保護和信用聯合懲戒機制,持續推進知識產權糾紛仲裁調解工作,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完善外貿外資協調機制,組建重點外資項目工作專班,健全外商投資服務體系,加強外商投資企業和重點外商投資項目服務保障。加快推進自貿試驗區建設,數量由4個增至21個,打造開放層次更高、營商環境更優、輻射作用更強的開放新高地。同時,多雙邊和區域經貿關系不斷深化,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如期完成,新簽和升級8個自貿協定,累計與26個國家和地區簽署19個自貿協定,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成功簽署,為利用外資營造良好外部環境。
總的來看,“十四五”時期,中國將更大力度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從壓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到擴大鼓勵外資目錄范圍,從提升監管水平到加強外資服務,從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到促進國際投資自由化、便利化,一系列舉措將推動中國利用外資規模進一步增加、利用外資結構不斷優化,更好服務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ㄗ髡邽樯虅詹垦芯吭簩W術委員會副主任)
-
盤和林:平臺互聯互通的三個問題
工信部近日召開相關會議,提出有關即時通信軟件的合規標準,要求限期內各平臺必須按標準解除屏蔽。 [詳細] -
魏浩:中國進口增強世界經濟動能
進口是聯通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重要渠道,對于提升我國經濟發展水平、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作用,對于促進世界各國互利共贏也有重要意義。 [詳細] -
李全:推動小微經濟持續復蘇
今年以來,隨著一系列支持小微經濟的政策落地,三季度延續了二季度復工復產趨勢,在積極財政政策和流動性合理充裕的支撐下,小微經濟呈持續復蘇態勢。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