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北故事】藏北,不愧為《格薩爾》文化孕育的沃土
不久前,我在京觀看了由西藏那曲市精心策劃和打造的大型舞蹈史詩劇《詩經·格薩爾》演出,不由得想起《格薩爾》在藏北草原的有關故事。
《格薩爾》是目前世界上最長的史詩,被譽為“東方的荷馬史詩”。這次西藏藝術家們將《格薩爾》與《詩經》融合,為觀眾獻上了一臺來自藏北草原的史詩舞臺劇,令我這位“老藏北”欣喜不已!
說起這部在青藏高原傳播甚廣的英雄史詩《格薩爾》,不得不提及其影響更大、更廣的藏北草原。
記得20世紀80年代的一個盛夏,我來到那曲鎮賽馬會采訪。只見這里各色帳篷林立,人山人海,商品交易繁忙,到處充滿生機。
在一處寬廣的草地上,從四面八方乘卡車或是騎馬而來的成千牧民群眾席地而坐,靜聽露天舞臺上一個頭戴彩帽的人在說唱《格薩爾》。
圖為說唱藝人阿達在那曲賽馬會上說唱《格薩爾》的傳奇故事,臺上擺滿了牧民群眾的各式錄音機(唐召明提供,才龍1987年前后攝)
“即使有那么一天,飛奔的野馬變成枯木,潔白的羊群變成石頭,雪山消失得無影無蹤,大江大河不再流淌,天上的星星不再閃爍,雄獅大王格薩爾的故事,也會世代相傳……”著名說唱藝人阿達說著、唱著,聽眾不時報以熱烈掌聲和歡樂的笑聲。
傳說中的格薩爾,出生于青藏高原東北部的嶺國,他的父親是阿尼瑪卿神山的山神,因而他也是神之子。格薩爾出生時相貌丑陋,不受家族待見。成年后,在一次賽馬會上脫穎而出,奪得嶺國王位,相貌也變得高大英俊起來。爾后,他率領諸多勇士,降魔除妖,歷盡千難萬險,地獄救母,奪回被霍爾王掠走的美麗王妃珠牡,懲罰了把持朝政的奸臣晁同,征服了拉達克、衛藏、霍爾、門域(藏南),緬甸、恒河以北印度、克什米爾、突厥、大食等,成為世界之王。
在沒有文字之前,藏民族是用集體記憶傳承的形式,口頭記載并傳遞著古代藏民族的各種文化信息。于是,《格薩爾》史詩也就由人們口口相傳下來。
這一史詩的說唱,大約始于古代藏族的部落時代,據稱距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
為什么這部偉大的史詩作品歷經兩千年,還能在藏北草原流傳至今呢?可以說,草原游牧文化無疑是孕育《格薩爾》說唱藝術的土壤。
這是因為《格薩爾》植根于游牧文化而創造產生,游牧文化那種流動的生產和生活方式使它得以廣泛傳播。
藏北那曲市,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總面積40多萬平方公里。牧人們在這片高天厚土、空寂遼闊的土地上,世世代代放牧著牛羊。
由于牧區生活極為原生態,又受現代影響相對較小,藏北草原也就留存著許多關于格薩爾相關的風物遺跡和傳說,并活躍著許多格薩爾的民間說唱藝人。英雄格薩爾的故事也就成了這里集體的歷史記憶。
圖為索縣贊丹寺外景(唐召明1998年攝)
由那曲至昌都,索縣是必經之地。當地的雅拉多鄉,傳說是格薩爾王妃珠牡的出生地??h城邊的紅白色建筑贊丹寺,相傳是格薩爾與王妃珠牡在此的王宮。該建筑層層疊疊,由山勢而起,被當地稱為“小布達拉宮”。
在嘉黎縣有一神山,名叫法斗山。相傳,很久以前,格薩爾前往魔域征戰,途經此山時夜幕降臨,前面隱隱約約好像出現了一支軍隊,再加上當時風聲如戰鼓,首當其沖的魔王騎一匹戰馬蠢蠢欲動。于是格薩爾張弓搭箭射向那魔王,正中喉頭。頓時一切歸于寂然,格薩爾遂命大軍就地宿營。第二天發現它竟是一座山脈……現今這座巨石林立、猶如千軍萬馬的山脈,在其東邊石中有一圓洞,圓木粗細,洞壁圓滑,據傳就是格薩爾的箭穿所致。
圖為當雄至那曲不遠處,公路邊所立的八座白塔(唐召明1998年攝)
由拉薩北上,經當雄至那曲不遠,公路邊立有八座白塔。傳說格薩爾征戰四方,在此有一場惡戰,損失八大名將,就地掩埋并建了八座白塔以示紀念。
還相傳,比如縣那拉藏巴神山十分有靈性。格薩爾稱王之時,得到蓮花生大師一頂著名的修行帽。在征戰霍爾國魔王白賬王時,格薩爾王深知白帳王貪欲心強,便假裝要把能聚財的修行帽贈給魔王,魔王高興地伸手去接格薩爾扔過去的帽子時,這頂帽子卻從他指尖上飛走,順時針飛過印度、中原內地,最后再飛回西藏。其間,很多山神想戴它卻都是大小不合適,只有那拉藏巴神山佩戴合適。格薩爾看到這一情景便說:“期望未來世間的一些凡人能說唱我格薩爾的故事?!焙髞砣藗冋J為,正是由于格薩爾這個美好的愿望,才有了一代又一代的說唱藝人來說唱他的英雄故事。
其實,格薩爾降伏妖魔,除暴安民,造福人民的故事能夠久久傳頌,并受到廣大藏族群眾的喜愛,主要是因為它很好地反映了藏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一種強烈愿望;其故事本身,也是對西藏古代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風俗的一種具體體現。在一代代才華出眾的民間說唱藝人努力下,也就使這部活態的英雄史詩永葆了藝術生命力?!?nbsp;
我在藏北草原采訪時經??吹剑糠陚鹘y節日、賽馬會、婚禮、洗禮等喜慶時日,甚至牧場閑暇的季節,牧人們都要請說唱藝人來說唱《格薩爾》。它篇幅極長,說唱一部往往延續幾天幾夜。其間,大家聽得渾然忘我,跟著低吟高唱,很少有人中途離開。同時,格薩爾說唱藝人在藏北草原也頗受牧人的愛戴和尊重。他們或戴著說唱的帽子,或背著繪有格薩爾故事的唐卡,云游四方。在遼闊的草原上,只要有聽眾,他們就可以表演。往往是話匣子一開,就如滾滾江河,滔滔不絕。
當然,《格薩爾》故事本身也充滿著格薩爾與邪惡勢力斗爭的驚濤駭浪,極具吸引力。那是因為說唱藝人除按照開篇“降生”和結尾“結束”的固定論述來說唱《格薩爾》外,其中間的“征戰”部分,藝人可根據自己掌握知識的多少,發揮自己的才能,豐富和發展中間征戰篇部分,使得說唱十分精彩、各有不同。這樣,《格薩爾》史詩隨著不斷地流傳,其內容不斷增加,篇幅也就不斷加長,就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并創下了世界最長史詩的記錄。
我所熟悉的藏北草原,不僅是藏北優秀民族民間文化的集中地,也是“格薩爾”文化的重要流傳區域。比如,這里活躍著眾多說唱《格薩爾》的民間藝人。
現今,我每每漫步在那曲市街頭巷尾,或在出租車上,總會聽見講述格薩爾故事的聲音。
尤為令我感動的是,藏北草原說唱藝人近年來自發地在那曲鎮創立了多家“格薩爾王傳演藝廳”。
在這里,人們可以看到穿藏裝、戴藝帽的《格薩爾》說唱藝人坐在寶座上以洪亮聲音或唱或說,或喜或怒,如流水般地向客人娓娓道來……
西藏和平解放以來,中央政府投入大量資金,先后數十次組織開展關于格薩爾民間藝人普查、版本搜集等搶救性的保護工作。尤其是隨著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開展,西藏那曲市在推進《格薩爾》搶救、搜集、保護的相關工作,取得了較為豐碩的成果。
2009年,《格薩爾》史詩成功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2010年,那曲地區(現那曲市)成為自治區級“格薩爾傳承基地”。2014年,中國社科院全國格辦授予那曲地區“嶺·格薩爾藝人之家”榮譽稱號。
圖為那曲鎮賽馬會上的神舞表演(唐召明1987年攝)
2008年,那曲將《格薩爾》史詩以舞臺藝術的形式搬上了一年一度的賽馬會。此后,《格薩爾》成為藏北賽馬上的重要文化展演項目。
2014年,那曲地委、行署將“羌塘恰青賽馬藝術節”命名為“羌塘恰青格薩爾賽馬藝術節”,進一步擴大了《格薩爾》的傳播面和影響力。
2025年4月,在北京和拉薩兩地震撼演出的大型舞蹈史詩劇《詩經·格薩爾》,是那曲市于2021年聯合浙江省援藏指揮部所啟動的重大文化工程。它在2025年“全國民族地區藝術院團晉京展演”優秀劇目時,在北京民族歌舞團民族劇院進行了首演。
2025年初,西藏那曲市文化和旅游局在班戈縣北拉鎮舉辦格薩爾說唱藝人巡演活動,同樣深受歡迎。
說唱藝人們以激昂的語調、生動的肢體語言和豐富的情感,將《格薩爾》史詩中的英雄傳奇、歷史事件、智慧與文化內涵展現得淋漓盡致、栩栩如生,不時贏得一陣陣掌聲和歡呼聲。許多人拿出手機記錄下了這一個個精彩瞬間?!?nbsp;
這既是藏北草原的傳奇,更是《格薩爾》文化的傳奇!(中國西藏網 文、圖/唐召明)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千年史詩《格薩爾王》煥新登場
5月8日,《雪域雄獅:除暴安良格薩爾王》新書發布暨研討會在四川省成都市舉行。、[詳細] -
當《詩經》遇到《格薩爾》:從中原到高原的文化之路
當采詩官搖著木鐸,漫步在中原的民間阡陌、耳畔傳來悠揚的不知名小調時,當格薩爾傳唱藝人在夢中得到神啟、吟唱著高原上這位英雄人物的傳奇時,他們也許并不會想到,兩種旋律在數千年后的今天,融合成為一種新的藝術作品——舞蹈...[詳細] -
大型舞蹈史詩劇《詩經·格薩爾》將于11日在北京首演
當《詩經》遇上《格薩爾》,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4月10日,2025年“全國民族地區藝術院團晉京展演”的優秀劇目大型舞蹈史詩劇《詩經·格薩爾》媒體見面會在北京舉行,制作團隊為與會媒體揭秘了這場歷時三年創作而成的劇目的背后...[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