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間,“查無此人”!
5月21日晚,網紅圈發生“地震”:“王紅權星”“鮑魚家姐”“柏公子”等多位百萬級網紅被各大社交平臺封號、禁言,在社交媒體上引發一片叫好。
網紅王紅權星被各社交平臺封禁
滿墻的大牌包包、各式各樣的帝王綠翡翠珠寶、出入奢侈品牌店眾星捧月、在國內外各大拍賣行參拍從不手軟,自稱“在北京擁有7套豪宅,全身沒有八位數不出門”……在社交媒體上,“王紅權星”們所展現的“富豪生活”,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
網絡是現實社會的延伸。將“炫富”當作成功的唯一標識,極盡營造人設之“能事”,本質上是在宣揚“拜金主義”,鼓吹“奢靡之風”,無形之中傳播了社會焦慮,激發了怨恨情緒,加劇了盲目攀比,也破壞了網絡生態,絕非只是單純的“個人行為”。
王紅權星在社交平臺上分享珠寶收藏。
若不狠剎這股歪風邪氣,危害可想而知。尤其是對青少年群體來說,他們心智尚未足夠成熟,辨別是非的能力有待提高,這種帶毒的“凡爾賽”很可能引發模仿效應,助燃一夜成名的“虛火”,無形之中消解努力奮斗、腳踏實地的意義,為荒謬的“讀書無用論”開辟市場。
事實上,有些“炫富”只是“自導自演”——利用一些人的獵奇心理,故意營造出精致的假象,其真正目的是引流變現。其實,只要仔細想想,就不難發現其中的自相矛盾:既然如此“有錢任性”,為何還要想方設法地“賣貨致富”、主打一個“吸睛就是吸金”呢?
激濁揚清,勢在必行。早在2022年,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文化和旅游部共同制定印發的《網絡主播行為規范》就明確規定,“不得展示或炒作大量奢侈品、珠寶、紙幣等資產,展示無節制奢靡生活,貶低低收入群體的炫富行為”。在2024年“清朗”系列專項行動直指的重點領域環節中,也包括“鼓吹炫富拜金、誘導粉絲無底線追星”。
流量沒有原罪,但傳播自有邊界。針對“問題網紅”,負有主體責任的平臺必須負起責任,對炫富拜金類違規賬號從嚴打擊,切斷“問題流量”的傳播途徑,倡導理性、文明的消費觀和價值觀,弘揚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絕不容許“劣幣驅逐良幣”。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廣大網友也要擦亮眼睛,避免盲目從眾心理,自覺抵制“問題網紅”。對于網紅、大V來說,“流量越大、責任越大”,更要愛惜自己的羽毛,承擔起更多社會責任,多傳播正能量的內容,用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受眾。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