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首條自行車專用路變"網紅" 規劃師:自行車復興成共識
人民網北京6月5日電(董兆瑞) 這兩天,家住回龍觀、在上地軟件園工作的曹先生上班路順心了不少。5月31日,北京首條自行車專用路開通試運行。開通第一天,曹先生就放棄了自駕加入了“騎行軍團”。“原先我上班都是開車或坐地鐵,小汽車出行耗時50分鐘,出行時間成本很高,地鐵通常要等2-3輛才能擠上去。現在騎行不到半小時就能到單位。”曹先生說。
北京市交通委提供的數據顯示,自行車專用路開通試運行前三天共通行41744車次,整體運行情況良好。“這條自行車‘高速路’的修建大大地減少了我的出行成本。騎行感覺也比較舒適,路面平整,沿途也可以看看風景。”曹先生說,“現在這條路很火,我的很多同事也選擇騎行上下班了。”
北京首條自行車專用路。人民網 董兆瑞攝
據了解,這條自行車專用路起點位于同成街與文華路交叉口,沿地鐵13號線北側向西經回龍觀、龍澤地鐵站,上跨京藏高速,下穿地鐵13號線、京包鐵路,沿龍域環路至西二旗北路,線路總長約6.5公里。專用路的建成解決了長期困擾回龍觀居民跨高速出行的“老大難”問題。
北京市規劃自然資源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為全面落實《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建設步行和自行車友好城市”的戰略部署,2017年以來,北京市規劃自然資源委組織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在廣泛調研和聽取市民意見的基礎上,選址回龍觀和上地地區,規劃建設了北京市第一條自行車專用路。
自行車專用路規劃團隊規劃師表示,自行車專用路的規劃直面兩地出行難、品質差的艱巨挑戰,回應市民渴望改善出行條件的強烈訴求,借公眾參與和政策引導達成“綠色出行、自行車復興”的社會共識。
“做這項研究和規劃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可以提供騎行速度更快的自行車通行空間,解決回龍觀及上地地區的出行痛點,另一方面還要通過專用路的建設帶動沿線自行車網絡通行條件的整體改善,”自行車專用路規劃師說,“通過構建連續安全的步行和自行車網絡體系,合理配置空間資源,保障自行車路權,進而開展人性化、精細化道路空間和交通設計。
北京市規劃自然資源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規劃建設自行車專用路,可以更好地統一社會各界對自行車發展的認識,更好地發揮示范作用,加快推動連續、安全的自行車網絡體系建設和出行環境品質提升,實現綠色出行。
北京首條自行車專用路。人民網 董兆瑞攝
據介紹,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該項目的建設,并于2018年將該項目列入“回天地區”三年行動計劃。北京市規劃自然資源委從規劃理念、技術方案、實施行動等方面加強對項目建設的支持和投入力度。項目一經啟動便吸引了眾多媒體及廣大市民的關注。
在研究自行車專用路過程中,結合周邊城市景觀,北京市規劃自然資源委組織開展了自行車專用路橋梁景觀方案比選工作,組織城市設計、景觀、材料方面專家對該工程景觀方案進行了充分論證,并邀請首鋼總公司的專家進行了專業技術咨詢,最終選取了視覺體驗連續美觀的工字型鋼梁,橋梁采用輕盈的欄桿扶手體系,與周邊植被結合,營造綠色空間中騎行的良好體驗。
為使自行車專用路與周邊環境融為一體,規劃選線串聯交通樞紐、公共空間、生活場所等功能節點,提升街區品質,結合沿線用地,同步開展了綠化景觀工程建設,起點處配建自行車主題文化公園,橋下段打造綠色廊道,為市民提供舒適的休閑健身空間,重塑市民出行行為并提升生活幸福感和綠色榮譽感。
“專用路的開通,實現了由交通規劃視角轉型為公共政策視角,其安全、舒適、便捷的特點將吸引更多的市民選擇綠色交通方式出行。這條路將為自行車路建設提供樣板,成為北京市的綠色出行新地標。”自行車專用路規劃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