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門街道交北頭條社區:居民手作香囊 傳承民俗文化
人民網北京6月4日電(池夢蕊)“香囊,亦稱容臭。俗稱香袋。是一種裝有香料的小囊,多以色彩鮮明的絲織物縫制。青少年男女佩戴于身,取其芬芳,并作為裝飾。亦有系于麻帳或為輦上的。”6月4日,東城區安定門街道交北頭條社區的職工和居民歡聚一堂,共同手作香囊。
現場,對民俗文化頗有研究的居民互相講述關于香囊的習俗。有人說,佩香囊習俗起源古老,直到清代,唐朝同昌公主的步輦綴五色香囊,每出游芬香滿路。有人說,香囊在我國古代的詩歌、小說中頻繁出現,如《禮記.內則》:“男女未冠笄者,雞初鳴,咸盥漱......衿纓皆佩容臭。”有人說,古人多在端午節時,將藥物或其粗末裝在特別的囊狀布袋中,佩戴在胸前、腰際處或裝入貼身衣袋內,或掛在床帳或車輦以防治某些疾病。
邊聊著文化,大家將十多味中草藥材和香料裝入精美的袋中,用絲線纏。“我平時看病都比較相信中醫。今天聽聽養生保健挺好的,現場做個香囊想放在孩子屋里,覺得他工作累了,幫他調節調節,也讓年輕人對傳統文化多點興趣,這樣才能傳承。”參加活動的胡大媽說。
隨后,社區工作人員將香囊送到社區老人的家中,讓他們真切感受到關懷。社區負責人表示,此次活動,不僅弘揚了中華傳統文化,豐富了居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促進敬老愛老鄰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