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農機手宋永強:在田野里馳騁,很酷!
芒種節氣后,熱浪已頗具威力。在北京市順義區趙全營鎮的田野里,連片的小麥田已呈現喜人的金黃色,每株麥稈上,麥粒顆顆分明,豐收在即。前桑園村,興農天力農機專業合作社大院里,一排排收割機、拖拉機、播種機整裝待發,“90后”農機手宋永強正跟著師傅們一起檢修農機,為即將到來的夏收做準備。
如油畫一樣的大田正上演風吹麥浪的壯觀場景,噴灑的水珠折射出一道道彩虹。“現在小麥正值灌漿期,澆水量決定了收成。按照現在的長勢,估摸著小麥收割時間在6月18日左右。”合作社總經理陳國龍介紹。芒種后,即將迎來麥收時節,6月份天氣變化無常,夏收又素有“龍口奪糧”之稱。眼下,大家都在為搶收麥田做準備。
院子里,幾位師傅正圍著一臺車轱轆比人都高的大拖拉機,換機濾、檢查鏈條、更換刀片……庖丁解牛般自如。宋永強是其中看起來最稚嫩的一位。小宋出生于1994年,甘肅人,面龐黝黑,臉頰帶著點嬰兒肥,總是面帶笑容,說話的腔調略帶磨砂感,更顯出西北漢子的豪爽。
說起做農機手的緣由,宋永強用了兩個字來描述:“幸運。”2015年8月,宋永強從車工專業畢業后,就直接來到了北京。“剛畢業,工作上其實有挺多選擇,但最終還是想回到農村,跟土地打交道。”宋永強說,鄉村的田野里有活氣兒,也有讓人心平氣和的地氣兒,“在田野里馳騁,很酷!”
出身農民家庭,宋永強打小跟著父母在自家的棉花田里轉,家里有一些小型的農業器械,他最喜歡的就是那臺小型拖拉機。男孩子大多愛車,宋永強也不例外,沒事的時候,他總愛爬上去,摸著方向盤過把癮。“我愛土地,也愛車,就這么機緣巧合,兩個愿望都實現了。”他說。
來到合作社,宋永強先被安排在辦公室工作,主要負責寫材料、整理文件。業余時間他總愛跑去跟農機師傅們聊天,看著這滿院子的“變形金剛”心生向往。2019年,25歲的他如愿以償轉崗,成了合作社里年紀最小的農機手。
如今,宋永強成了合作社里獨當一面的“多面手”,大大小小的機械都會用,碰上簡單故障,修理也不在話下。“植保要用無人機,得學怎么操縱;種田時,要用搭載了北斗系統的翻耕機、播種機等,得學怎么評估土壤情況設定參數;澆灌也很有意思,用的是一臺噴幅可達60米的卷盤式噴灌機,用水壓控制速度,從這頭噴到那頭后,還能自己走回來。”說起自己從事的行當,宋永強的眼睛閃閃發亮。
“這幾年,愿意從事農業種植的人員有年輕化的趨勢。”陳國龍說,“高效低耗的新型農業機械層出不窮,讓農活變得更輕松,同時產量還有提升。擺弄這些大型機械,年輕人學得快,干得好。”如今,合作社里有40多位農機手,“80后”占了三分之一。
同樣的景象在順義區已遍地開花。目前順義區主要糧食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99.6%,各類農業機械1200余臺,職業農機手130人。“現在的農業玩得很潮,種田變成了一件特別酷的事。”宋永強說,扎根土地是他做過的最不后悔的決定。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