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巢湖:“植”此青綠,繪就生態新畫卷
春回大地,萬物更新。3月12日是我國第46個植樹節。如今,山清水秀、生機勃勃的綠色景象,在巢湖處處可見。
近年來,巢湖市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念好“山水經”,寫活“綠文章”,讓綠色發展帶來更多生態“紅利”。
只此青綠,他們日夜守護大山
巢湖市有這樣一群人,他們與連綿茂密的山林融為一體,多年來他們默默守護著茫茫林海。
巢湖市望湖山林場的王良平從事林業工作逾25年,見證了巢湖林業快速發展、生態環境保護的顯著成效。20多年來,2900多畝林場森林火災“零”發生,轄區內沒有發生一起盜伐林木案件。如今,望湖山林場樹種有60多個,森林覆蓋率達90%,青桐、黃連木等鄉土樹種隨處可見,不少野生動物也紛紛在此棲息繁衍。
近年來,巢湖市全面增強森林、濕地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服務功能,森林火災保持“零發生”,古樹名木掛牌保護率100%;退化林修復2.4萬畝、森林撫育13萬畝;全市森林覆蓋率、林木綠化率、活立木蓄積量分別達到17.78%、24.02%和331.9萬立方米。
口袋公園,讓市民轉角遇到美
蜿蜒的步道、精致的小景、靜謐的亭廊……占地不大,卻很精致的口袋公園,在喧鬧的城市里,延展出一幅詩意自然圖畫。
伴園是目前巢湖市區面積最大的口袋公園。每當夕陽西下,落日余暉灑在公園的廊亭與步道間,為這座中式古典園林風格的城市街頭公園平添了幾分寧靜、和美的氣息。柳仁友是伴園養護項目現場負責人,他告訴筆者,經過不斷改造和提升,公園基本實現四季有花、全年皆景。
近年來,巢湖市以“繡花”精神,巧做“花”樣文章,按照“三百米見綠、五百米見園”要求,高水平規劃建設了“口袋公園”20余處,總面積約38萬平方米。城市綠化覆蓋率從38.1%提高至42.56%,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從12.5㎡提高至15.83㎡。遍布巢城各個角落的“口袋公園”,已成為老百姓的幸福樂園。
林下經濟,添綠增收兩相宜
近年來,巢湖市“增綠”與“增收”并重,大力發展生態經濟,讓綠色發展帶來更多生態“紅利”。
早春時節,在巢湖市夏閣鎮龍泉村安徽省長山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薄殼山核桃種植基地,高大的山核桃樹林下,是一壟壟長勢喜人的綠油油小麥。2015年以來,公司負責人王吉凱采取了形式多樣的“林下套種”復合經營模式,多渠道開源增收,提高了土地收益,讓他從中嘗到了甜頭。
近年來,巢湖市深入推廣林農復合經營、輪作、綠色防控等新技術新模式,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引導當地農民因地制宜發展林下生態種養殖產業,高效利用林下閑置土地,以耕代撫,以短養長,有效促進企業增效,農民增收,生態增綠,從而促進林業產業高質量發展。
科技賦能,助推林業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巢湖市林業部門大力推進林業標準化工作,不斷優化林業標準體系結構,建立全省林業地方標準體系,讓林業科技創新成果標準轉化,助推林業高質量發展。
截至目前,巢湖市制定省地方標準2項,選育省林木良種1個,完成省科技成果評價2項,登記省科技成果4項,其中兩項科技成果入選國家林業科技推廣成果項目庫。
同時,由“省林業科技特派員”指導林農林企創建省級農民林業專業合作社示范社2家、省級示范家庭林場2家、省級林業產業化龍頭企業6家、省級特色林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園1家,國家林下經濟示范基地1家;省級森林康養基地2家;指導林企選育省林木良種1個,開展科技成果評價2個,登記省科技成果4項,其中2項入選國家林業科技推廣成果庫;指導企業建成薄殼山核桃全產業鏈管理中心,完成“質量管理體系ISO9001、環境管理體系ISO14001、職工健康安全管理體系ISO45001”認證;指導企業建設精品苗木、花卉、經濟林以及林農復合經營等特色林業示范基地20多個,面積1萬多畝,累計引進推廣林業新品種新技術1000多個,發布推廣林業實用技術信息2.5萬多條。
近年來,巢湖市始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多層次、廣載體推進全民義務植樹活動,努力實現綠色富民,增綠與增收“雙贏”。據統計,近6年來,巢湖市約有37萬人次參加義務植樹活動,累計植樹約316萬株,真正做到為人民種樹,為群眾造福。(馬豐成)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