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 > 即時新聞 > 地方

      為鄉村振興貢獻青春力量(青春派·我們都是青年志愿者②)

      發布時間:2022-05-29 14:06: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縣蘆洲鄉郭溪村風光如畫。陳旗海攝(人民視覺)

        鄉村的希望在青年,許多青年的希望也在鄉村。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青年志愿者走進鄉村,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用實際行動展現了新時代青年人的責任擔當。

        本版推出3位青年志愿者的故事,講述他們在助力鄉村振興過程中的付出與收獲。他們中有人對農民開展生產技術幫扶,有人通過電商直播將農產品銷出大山,還有人用心扶貧濟困、關愛留守兒童……他們為鄉村振興注入青春動能,讓青春之花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

        ——編 者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碩士研究生田博文:

        “最忘不了老鄉臉上的笑容”

        “兩年沒見,胖了,壯了!”再次見到田博文,楊穎峰緊緊拉住他的手,把他往屋里迎,“快,嘗嘗我剛灌的新蜜!”

        陜西省周至縣板房子鎮紅旗村,陽光明媚,花香四野,紅旗村村民楊穎峰的400個蜂箱碼得整整齊齊。田博文高興地說:“楊哥,現在你這規模可大多了,我記得幾年前還只有80多箱吧?”楊穎峰說:“那可不,現在咱們村八成村民都養蜂,這都多虧了你們志愿者!”

        田博文是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碩士研究生。2018年,田博文擔任“農情蜜意——助力秦嶺蜂蜜走出深山”志愿項目的負責人,多次帶領志愿團隊來到紅旗村開展中蜂養殖產業生產技術幫扶。

        這個項目前后持續8年,志愿者們幫助當地村民引進中囊抗體藥物,有效解決了困擾蜂農多年的中蜂囊狀幼蟲病問題,提升了30%的蜂蜜產量。志愿團隊還為村民引進新式活框養殖蜂箱,聯系專家進行養殖技術培訓,協助蜂農注冊成立中蜂養殖合作社,讓中蜂養殖成為紅旗村致富的“甜蜜”產業。

        “這些志愿者娃娃,真能吃苦!”楊穎峰回憶,為了調研村里的產業情況,田博文帶領團隊自費包車來到村里,白天跑農戶,晚上睡帳篷,有時一住就是半個月。

        “為了省錢,我們拉著幾箱方便面上山,不同口味的吃了個遍。”田博文回憶。為了給村民的蜂蜜蹚銷路,團隊還設計了小包裝的體驗款蜂蜜,推廣到網約車上,乘客品嘗后可以掃碼下單。

        2020年,該志愿項目圓滿完成,田博文依然掛念紅旗村的鄉親們,還跟村民們保持著聯絡。他說,“銷路不暢仍然制約著紅旗村的產業發展。只要能幫到鄉親們,我就會一直跟下去。”

        “志愿服務要聚焦貧困地區和困難群眾,這是我一直堅持的。”田博文說。2017年,他第一次參加學校組織的暑期“三下鄉”調研,所見所聞深深打動了這個大二學生,“我在城市長大,從來沒有深入了解過農村和農民,最忘不了老鄉臉上的笑容。那時起,志愿助農的種子就在我心里扎下了根。”

        5年來,田博文創建了5個志愿服務項目,連續開展并參與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生態環保等志愿服務活動,志愿服務時長達3000多個小時。“雖然我們自己很難直接解決農村存在的問題,但學校的專家教授、我們所學的專業知識就是最大的資源,學生志愿者可以發揮橋梁紐帶作用,找問題、想辦法,形成高效、精準、專業的助農方式。”田博文說。

        花鳥、山水、樓宇……一片片普通的葉子,居然可以雕刻出精美的圖案。“瞧,老鄉們的手多巧啊!”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創業園,田博文興致勃勃地向記者展示農民們的葉雕作品。現在,田博文是“葉久彌新——基于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葉雕工藝全產業鏈研發與助農推廣”志愿項目的負責人之一。聽說校友李相龍有葉雕技藝,田博文便聯系到他:“這個好學不?我在調研中發現農村有很多閑置勞動力,能不能作為村民的致富手段?”倆人一拍即合。截至目前,該志愿團隊已連續3年對陜西省柞水縣和山陽縣進行志愿幫扶,帶動750多人就業。田博文說:“熟練工10分鐘就能完成一片葉雕,每人一年就能增收7500元。”

        2021年,田博文獲得第十三屆中國青年志愿者優秀個人獎,這對他既是鼓勵,也是鞭策。他告訴記者:“我們正在探索以項目化形式建立鄉村振興志愿服務隊,推廣‘博士研發、碩士推廣、本科調研’三級聯動志愿服務模式,深入鄉村一線,為農業注入科技動能,以實干為鄉村貢獻青春力量。”

        重慶鄉村電商直播青年冉彥玲:

        “到鄉村來,是我最正確的選擇”

        個頭不高,臉上掛著笑容,小麥色的皮膚……看到記者,冉彥玲熱情地打起了招呼:“剛從村里過來,這次我們主要去看看玉米的收成,和農民談好了,等玉米掛須,就要去直播了!”

        冉彥玲的家鄉,在重慶東南部的一個偏僻村莊。12歲時,她離開農村,外出求學。如今,15年過去,她依然對農村、農民有著特殊的感情。大學畢業后,她在成都一家設計院工作,成為家人的驕傲。然而沒過多久,冉彥玲決定放棄城市的生活,回到了她最熟悉的農村。她參加了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來到重慶市榮昌區直升鎮。當時,冉彥玲的家人們并不理解:好不容易在城市落了腳,為何又要回到農村?面對質疑和不解,冉彥玲沒有猶豫,立刻收拾行囊奔赴新的工作崗位。

        憑借此前在學校團委工作的經歷,來到直升鎮后,冉彥玲組織起當地的青年志愿者團隊,給大伙兒普及政策,輔導村里孩子們學習。隨著和村民接觸越來越多,冉彥玲發現,每到收獲季節,如何把農產品賣出好價錢,是村民面臨的難題。

        2019年,一次偶然的機會,冉彥玲接觸到了直播。“以前看過直播,但從來不知道還可以直播帶貨。”第一次在鏡頭前的冉彥玲,還有些生澀。如何自然地和網友互動,農特產品的優勢和亮點是什么,什么品種最暢銷……冉彥玲一頭霧水。不過,這次短暫的接觸,讓她打開了新的思路。

        回到鎮上,冉彥玲開始研究直播帶貨,學習別的主播如何推介產品。2020年,疫情導致鎮上許多農產品滯銷,為宣傳推廣農產品,幫助農民增收,她和青年志愿者組建起“在村頭”青年網絡推廣志愿服務隊,化身為“鄉土網紅”主播。柑橘、粉條、柚子……這些成了冉彥玲鏡頭前的“常客”。

        2021年,冉彥玲的西部計劃服務期滿,她選擇繼續留在鄉村,成為重慶市在村頭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播,為村民“帶貨”。然而,售賣農產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調研、選品、對接村民、挖掘特色、售后服務……一年里,冉彥玲有一半時間都在村子里跑。

        一次,一名村干部聯系到冉彥玲:“村里有戶村民生病了,現在正是柚子銷售的旺季,家里沒人摘,怕是要爛在樹上。你們能不能來幫忙賣一賣?”接到求助,冉彥玲二話沒說,來到這戶村民的柚子園,查看柚子的情況。她在柚子園里搭起手機架,現場為網友直播摘柚子。短短兩個小時,滿園的柚子銷售一空。更讓冉彥玲欣慰的是,有了這次直播,許多網友成了回頭客,第二年柚子成熟的季節,冉彥玲接到了許多預訂電話。

        “這是河包粉條,不用浸泡,開水一沖就能吃……”現在,鏡頭前的冉彥玲顯得游刃有余。除了農副產品,榮昌區的三大“非遺”產品也走進了冉彥玲的直播間。“榮昌陶、榮昌夏布和榮昌折扇,這些產品和農產品不一樣,要想介紹得好,還是要學習不少知識。”冉彥玲笑著說。現在,冉彥玲的足跡踏遍了榮昌的每一個鄉鎮、每一個村莊,哪里的柑橘好吃,哪兒的玉米快熟了,誰家的陶器有特色,冉彥玲如數家珍。每到豐收季,鄉親們總能等來這個愛笑的姑娘。

        截至目前,冉彥玲累計開展助農直播推廣活動50余期,拍攝鄉村特色視頻40余期,幫助銷售農副產品等300余萬元,產品銷往北京、四川等地。多年扎根鄉村的她,獲得了第十三屆中國青年志愿者優秀個人獎、全國優秀西部計劃志愿者、全國優秀共青團員等榮譽稱號。

        生于農村,長于農村,服務農村。現在,冉彥玲的父母經常刷到女兒的直播視頻。“他們說,為了鄉親們,干這個好,也不愧是農民的孩子。”冉彥玲說。有了父母的鼓勵,冉彥玲的干勁兒更足,她將持續拓展農村電商的服務范圍,讓更多百姓走上鄉村振興之路。

        “到鄉村來,是我最正確的選擇。”冉彥玲目光堅定。

        廣西志愿者指導中心志愿者工作部副部長黃加榮:

        “一定能在鄉村發展中找到用武之地”

        “最近工作怎么樣?生活還順利嗎?……”幾乎每個周末,廣西志愿者指導中心志愿者工作部副部長、廣西炭火行動助學志愿者協會榮譽會長黃加榮都會給協會資助過的對象打電話,詢問近期的生活情況。“大多數受資助對象曾經是農村留守兒童,如今雖然已參加工作,但還需要關心。”黃加榮說。

        “我畢業后就到了農村做青年志愿者,希望能為西部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2011年,大學畢業的黃加榮沒有選擇廣東的高薪工作,而是響應團中央的號召,成為一名西部計劃志愿者,來到廣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開展志愿服務。他回憶,“當時父母很不理解我的選擇,但我認為農村是一片廣闊的天地,可以更好地歷練自己。只要有志氣,一定能在鄉村發展中找到用武之地。”

        背上行囊,黃加榮就這樣來到了廣西農村。參加西部計劃期間,黃加榮最關心的是留守兒童的成長問題,他走訪了廣西貧困山區50多個鄉鎮200多個村寨的300多所學校,志愿服務時長達1.6萬多小時。

        “有一次去貧困學生家做家訪,看到的是破舊的房子。小孩的父親早年因意外去世,母親也改嫁,她只好跟著爺爺奶奶生活。我問她想不想媽媽,她倔強地說不想。”黃加榮說,孩子的眼神讓他很揪心,他想幫幫這些孩子,讓他們健康快樂成長。

        在共青團廣西區委和廣西青聯的幫助下,黃加榮成立了廣西炭火行動助學志愿者協會,開展扶貧濟困、關愛留守兒童等項目和活動,爭取各類資金近500萬元,惠及1萬多名少數民族留守兒童。

        黃加榮在走訪時發現,很多山區留守兒童每天都要摸黑走山路上學,非常危險。于是,他發起上學路上“護身鎧”項目,在愛心企業的資助下,為孩子們發放應急藥包、手電筒、防滑靴等裝備。

        2013年10月,黃加榮面臨著服務期結束再就業,在家人的再三要求下,他回到廣州工作。但僅僅4個月后,他再次辭職,回到了廣西,考取了基層公務員,并繼續堅持運營炭火行動助學志愿者協會。“我一直掛念著資助過的孩子們,心里總是放不下。而且相對于廣東,廣西的鄉村發展更缺人才,更需要我們貢獻力量。”黃加榮說。

        2018年3月,黃加榮報名成為共青團廣西區委派駐廣西河池市都安瑤族自治縣保安鄉平浪村第一書記。“從志愿者變成發展第一責任人,以前是幫助別人,如今是自己幫自己,擔子更重了。”黃加榮說。

        黃加榮所駐的平浪村位于石漠化地區,資源匱乏、交通不便,產業基礎十分薄弱,村子里居住壯、瑤、漢等多民族群眾,2015年貧困發生率高達23%,黃加榮剛到這個村時,整個村集體收入只有2萬元。“駐村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摸清情況。我走遍了全村24個屯所有農戶。”村子里山路難走,山石嶙峋,黃加榮的鞋子都磨破了好幾雙。

        經過調研,黃加榮認為平浪村山多地少,肉牛養殖是產業發展的突破口。乘著縣里發展肉牛養殖產業的東風,黃加榮聯合村里的致富能手,成立了養殖專業合作社,打造了一個大型肉牛養殖場。之后通過自主發展、入股經營、村企共建等方式,村集體產業從單一的肉牛養殖發展為“肉牛養殖、蜜蜂養殖、油茶種植、野生毛葡萄種植、鄉村旅游”的“長中短期”多元化發展格局。

        駐村期間,黃加榮為平浪村爭取鄉村公路、太陽能路燈、集中供水等項目,整合各類扶持資金1500多萬元。短短3年,村集體經濟資金從2萬元增長到近50萬元。2020年,平浪村實現整村脫貧。黃加榮說:“作為脫貧攻堅偉大斗爭的親歷者,我感到無上光榮。”

        “雖然我已離開平浪村,但仍在關注、支持平浪村的鄉村振興工作,還通過社交平臺幫助農戶銷售蜂蜜等農產品。”黃加榮說,“我現在的主要工作是負責西部計劃在廣西的開展、易地扶貧搬遷安置新區‘廣西青空間’的建設、廣西青年志愿者行動等,我將在新舞臺上繼續為鄉村振興貢獻青春力量。”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天堂水蜜桃| 91黑丝国产线观看免费| 天天操天天射天天爽| 久久精品国内一区二区三区| 熟妇激情内射com| 国产国产人免费人成免费视频|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午夜色无码| 色综合久久精品中文字幕首页| 国产精品福利久久| 久久精品女人天堂AV| 用被子自w到高c方法| 国产精品多p对白交换绿帽|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水果派| 深夜特黄a级毛片免费播放|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观看 | 龙珠全彩里番acg同人本子 | 日本大乳高潮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另类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人人妻人人做精品| 国产人妖XXXX做受视频| xxxxx免费视频| 无码高潮少妇毛多水多水免费| 免费观看理论片毛片| 黄色91香蕉视频| 国产精品第一页爽爽影院|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高请| 欧美综合自拍亚洲综合图片区| 午夜寂寞在线一级观看免费| 18禁裸体动漫美女无遮挡网站| 婷婷综合五月天| 久久久精品免费| 林俊逸高圆圆第1190章| 午夜视频1000| 高清一区二区三区日本久| 妇乱子伦精品小说588| 久久久噜久噜久久gif动图|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成人片在线| 亚洲精品无码乱码成人| 精品国产三级a∨在线观看| 国产亚av手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