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摜蛋”之風吹入浙江小城,如何打好手中牌?
中新網金華3月17日電 (錢晨菲 董易鑫)“沒有想到‘摜蛋’會這么火,有客戶一次性下單了200萬副‘摜蛋’撲克,我們特地騰出產線、開足馬力。”在浙江武義釣魚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童宇人的辦公桌上,數款包裝精美的“摜蛋”撲克放在顯眼位置,近期不少客戶上門,“摜蛋”都是繞不開的新話題。
“飯前不摜蛋,等于沒吃飯;飯后不摜蛋,等于白吃飯。”發源于江蘇淮安的棋牌項目“摜蛋”,正逐步風靡中國大江南北。
隨著“摜蛋”出圈,浙江中部小城——金華武義進入大眾視野。武義是浙江首個“中國溫泉之城”,同時也是“中國撲克牌產業基地”,當地撲克牌產量占到中國70%、世界50%,每年有約6億副撲克牌遠銷東南亞及歐美。
“武義擁有大小撲克生產企業30余家,配套產業鏈企業約40家。”金華市武義縣經濟商務局總經濟師鄭俊勇接受中新網采訪時介紹,武義的撲克產業已經過近50年的發展,擁有了較大規模且完整的產業鏈。2023年當地生產銷售撲克26億多副,產業鏈總產值超28億元。
“摜蛋”的出圈打開了其專用牌的市場,生產企業紛紛入局,開發“摜蛋”撲克新產品。
作為武義最早的“入局者”,童宇人直言,過去十余年,受互聯網等各方影響,撲克行業進入爬坡過坎階段,“摜蛋”給當地傳統撲克產業帶來新機遇。
“‘摜蛋’撲克在印刷、大小等方面都有著更高要求,傳統撲克利潤很低以走量為主,‘摜蛋’撲克的訂單主要是禮盒裝,利潤也高一些。”童宇人說。
不僅是釣魚實業,在位于武義的浙江正點實業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內,來自德國海德堡的膠印機同樣馬力全開。經過印刷、上光、模切等數道工序,“摜蛋”專用撲克誕生。據悉,該企業每天能生產100多萬副撲克,自動化程度超過80%。
行業的新變化,武義縣撲克行業協會秘書長余顯榮都看在眼里,當風口來臨,“如何打好手中牌”成為業內思考的重點。據悉,去年10月,武義縣撲克行業協會組織召開了“摜蛋撲克牌生產工作會議”,研討“摜蛋”撲克新產品開發,形成了“高品質、高端化、高效益”的開發經營思路。新商機也倒逼著當地小企業調整產線、轉型升級。
在努力提升產品質量的同時,余顯榮認為,“摜蛋”的普及與行業發展相輔相成,唯有讓更多人學會、喜歡“摜蛋”,“摜蛋”撲克的需求量才能進一步提高。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中國“摜蛋”愛好者達1.4億人,“摜蛋”正從小眾走向大眾,成為新晉社交神器和競技體育運動項目。為進一步推廣“摜蛋”,武義企業在生產“摜蛋”撲克時貼心加入了規則說明;當地撲克銷售團隊在向市場鋪貨的同時,主動推廣、普及“摜蛋”知識;浙江省級層面的“摜蛋”比賽也將在本月底于武義開賽;以“摜蛋”為媒,當地還將探索文旅體深度融合。
“未來,來武義泡泡溫泉、打打‘摜蛋’,豈不美哉。”余顯榮說。(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