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手北三縣 北京通州六大產業集群效應顯現
2012年6月,北京市第十一次黨代會報告中首次提出將通州區打造為“功能完備的城市副中心”。到2016年5月,正式部署規劃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千年之城從此奏響建設序章。
經過了10余年的發展,如今的通州區已經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陣地:這里匯集了數字經濟、現代金融、先進制造、商務服務、文化旅游、現代種業六大產業集群。隨處可見通州區與河北省三河市、大廠回族自治縣、香河縣(北三縣)的協同效應。
通州區還成為了北京與周邊的交通樞紐,其與重要區域間的一體化交通網絡逐漸形成。如通州區與北三縣建成跨界道路10條、跨潮白河橋梁5座,保障20余條跨區域公交線路常態化運營;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工程、廠通路潮白河大橋加快建設,大廠縣到北京城市副中心核心區車程將縮短近半個小時。
有數據顯示,2023年,通州區與北三縣地區生產總值合計突破兩千億元,是2013年的2.1倍。
通州區與北三縣數字產業集群正在形成
“通州區和北三縣的產業集群正在形成。”人加智能機器人技術(北京)有限公司創始人李嘉俊告訴貝殼財經記者,他是在去年7月將公司總部搬至通州區,而讓他最先將目光錨定通州區的是公司下游的產品代工廠已扎根與通州區協同發展的北三縣地區;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上下游企業也正在向通州區和北三縣地區聚集。
李嘉俊隨后還研究了北京各城區的發展規劃,其中通州區著重發展數字經濟和先進制造,這正與公司主營業務密切相關,也可為企業未來發展提供更多的資源與機會。
通州區在2021年發布的“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中指出,探索建設數據專區,完善數據共享開放機制,促進數據要素流動,孵化培育一批創新應用與企業,拓展數字經濟新增長點。
事實上,在京津冀協同發展過程中,各區域積極推進產業深度融合,各類產業合作項目先后簽約落地。根據北京市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以來,通州區與北三縣連續5年舉辦項目推介洽談會,項目簽約211個,意向投資額超1500億元。
文旅產業帶動京津冀消費增長
文化旅游業正在成為通州區主導產業之一。根據通州區發布的數據顯示,該區2023年“文體娛樂業”實現增加值同比增長37.3%,連續兩個季度增幅超30%,上拉GDP增速1.58個百分點。
建設大型的主題公園成了通州區文旅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據貝殼財經記者了解,通州區加緊謀劃環球影城二期三期建設,而海昌海洋公園也已官宣落地于此。
“著重發展這些大型主題公園,可以帶動通州區配套產業鏈集群發展,如酒店民宿、娛樂等。這在解決大量就業崗位的同時,也能夠快速帶動當地城市熱度和人氣。”勁旅集團副總裁陳杰在接受貝殼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透過大規模投資,能夠拉動大交通、基建、學校、醫院等民生項目的建設,尤其是專線地鐵的開通,直接拉動當地房地產價值提升,從而吸引更多優質人口進入。
借助日益便捷的交通路網,京津冀旅游協同質效不斷提升。根據北京市統計局數據顯示,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北京環球度假區已成為文旅打卡新地標,兩年來有超千萬游客體驗了高品質沉浸式主題公園之旅。
陳杰認為,通州區的文旅產業集群效應正在向外延展,將成為提升京津冀地區旅游產業競爭力的重要一環。
他預計,未來將形成以環球影城為核心的主題公園或主題娛樂競技群聚效應,通州區有可能發展成美國奧蘭多那樣眾多主題公園聚集的城市;國內可以參考的就是上海臨港地區,上海迪士尼和上海海昌兩大公園成為這個偏僻地區的經濟引擎,吸引更多類似項目聚集。
此外,通州區文旅局副局長蓋暢在專場發布會上介紹,城市副中心逐步構建起集創意設計、原創藝術、演藝娛樂、休閑度假、主題旅游、數字文旅、購物消費等功能為一體的文化旅游全產業鏈條,形成通州區“總體疏朗有致、主題集聚發展”的文化旅游產業格局。未來城市副中心將加強消費配套布局,促進文旅消費升級。
通州區為京津冀商務增添活力
談及通州區近年來的變化,北京市民歐女士向貝殼財經記者表示,以前周末只能去西單等傳統的商圈,如今通州區各類商圈眾多,基本實現了“一刻鐘服務圈”,無論是吃飯、購物還是周末休閑,都能在通州區滿足。
隨著企事業單位搬遷到通州區,通州區常住人口增加,這讓通州區的“煙火氣”越來越濃。胡延旭對此感受頗深。他從2013年開始就職于通州區的一家呷哺呷哺火鍋店。
“近15年來,呷哺呷哺在通州區的門店從1家增長到17家,總體客流增長13倍。”胡延旭告訴貝殼財經記者,消費者的年齡層在拓寬,消費力在增強,以家庭為單位的消費群體增長顯著。
在承接非首都功能與特色產業發展的共同帶動下,通州區與北三縣的“人氣”不斷上升,而讓人才留住,則需要城市通達的交通與便利的生活服務。
在交通方面,通州區與北三縣聯通道路體系不斷完善,建成跨界道路10條、跨潮白河橋梁5座,保障20余條跨區域公交線路常態化運營;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工程、廠通路潮白河大橋加快建設,大廠縣到北京城市副中心核心區車程將縮短近半個小時。
為了進一步推動通州區的“煙火氣”,通州區大力推進特色“夜食”、風情“夜游”、精品“夜購”、多彩“夜娛”“四夜”行動,培育深夜食堂、風情夜市等多樣化業態,構建漢唐文化、運河夜游等多樣化消費場景,助推多街區開展亮化提升改造,形成與高質量發展和高品質生活相匹配的具有副中心特色的夜間經濟體系。
通州區商務局此前明確,該區要聚焦服務便利化、智慧化、國際化、特色化和規范化“五化”要求,針對北苑和九棵樹兩個傳統商圈深入實施“一圈一策”改造升級方案,打造休閑有場、創新有壤、經營有道、品牌有名的“四有”新型高端商圈。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閻俠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