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假證牽出覆蓋20余省黑色產業鏈
本報北京12月5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胡寧)一張偽造的特種作業操作證牽出背后覆蓋20余省的假證黑色產業鏈,涉及犯罪嫌疑人70余人。12月5日,北京市人民檢察院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檢察機關通過建用“涉安全生產特種作業操作證”類案法律監督模型,對制假販假形成全鏈條打擊,消除在建工程安全隱患,同時督促相關部門能動履職,開展涉安全生產特種作業操作證問題治理工作,為安全生產保駕護航。
今年年初,北京市西城區應急管理局發現白某某持偽造的特種作業操作證在北京某工地從事焊接作業,存在嚴重安全隱患。西城區檢察院依托行刑銜接工作機制,建議西城區應急管理局向西城區公安分局移送刑事案件線索。
特種作業危險系數高,法律規定需要經過專業培訓、考核合格后持證上崗。然而,檢察機關在辦案中發現,施工人員持偽造特種作業操作證上崗的情形并非個案,背后是制售、購買、使用假證在建筑工地從事特種作業的黑色產業鏈,還存在大量假冒國家機關官方網站為假證提供配套“網上驗證”的情況。
北京市人民檢察院黨組成員、副檢察長賀衛詳解了此案的辦案過程:檢察機關研究構建“涉安全生產特種作業操作證”類案法律監督模型,經與北京市住建委協調,提取市住建委施工現場人員管理服務信息平臺的現場施工人員數據,導入監督模型后與假網站后臺提取的大量假證信息進行碰撞,然后與應急管理部的特種作業操作證及安全生產知識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信息查詢平臺數據進行比對,最終精準鎖定北京市持假證施工人員及其施工地點。相關線索被移送到各區檢察院,通過與公安機關、行政執法機關聯動履職,及時消除了各大工地安全隱患。
北京市檢察機關與公安機關、應急管理部門、住建部門等單位密切配合,依托構建的類案法律監督模型常態化比對查驗施工人員證件真偽,取得了顯著成效。北京市檢察院先后向北京市應急局、市住建委制發檢察建議,建議分別提請應急管理部、住建部從全國層面建立特種作業證信息共享機制和數據比對篩查機制等。
在最高人民檢察院的支持下,這套模型如今已與應急管理部共享數據。通過模型運行,發現北京市消防動火作業報備系統中的可疑證書線索。截至11月底,共查出26個假證,立案12人。賀衛介紹,截至11月30日,經北京市各區檢察機關建議行政執法機關移送公安機關后,共查獲涉假證案件立案252人(刑事立案126人,行政立案126人),檢察機關已批準逮捕15人。
北京市檢察機關向天津、河北檢察機關移送相關線索后,已刑事立案6人;查扣輻射全國的偽造特種作業操作證書1.4萬余張,發現假冒國家官方網站226個;移送行政檢察線索45條,公益訴訟監督線索16條,制發檢察建議34份,全部收到整改回函。
賀衛提到,北京市檢察機關還有效推動了假冒國家機關官方網站關停,推動各網絡平臺共清理各類違法視頻和文字等信息6.4萬余條,處置賬號1154個,處置評論22746條,推動各平臺共下架商品1156個、處置店鋪52個。
為統一辦案尺度,北京市檢察院組織研究起草《北京市人民檢察院“涉安全生產特種作業操作證”類案法律監督模型運用指引》和《北京市人民檢察院關于買賣國家機關證件(特種作業操作證)案工作指引》,用于規范安全生產行刑銜接和審查起訴工作。北京市檢察院還與市公安局、市應急管理局、市高級人民法院會簽《北京市安全生產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工作實施辦法》。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