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疫情停工保險每天補百元市場機制讓資金利用更有效
因疫情停工保險每天補百元市場機制讓資金利用更有效
■ 觀察家
引入市場化保障機制,不僅可以讓資金更有效地抵達企業和員工,也可以有效減輕政府的財政負擔。
“對防疫過程中按照防疫要求暫停經營的服務型企業員工,給予基本生活保障支持。”4月24日,在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發布會上,朝陽區副區長楊蓓蓓介紹了針對停工企業的保障政策。
具體的保障內容包括,在朝陽轄區內因防疫暫停經營的服務型企業員工,保險給予每人每天100元賠償,最高賠償期限21天,每家企業每次停業事故累計最高可賠償10萬元。目前,本輪疫情涉及區域的停業商戶和員工,均可享受理賠服務。
北京本輪疫情防控形勢嚴峻復雜,容不得絲毫馬虎。而相關疫情防控舉措的實施,勢必對企業,尤其是服務型企業產生不小影響。在此背景下,朝陽區及時推出這一保障方案,無疑是給相關企業和個人吃了一顆“定心丸”。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推出的紓困舉措并不是像以往那樣由政府財政進行支持,而是引入保險理賠機制,進而提供市場化的保障機制幫助企業和員工。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背景下,朝陽區有關方面善用市場化的機制為企業紓困,不僅可以讓相應資金更有效地抵達企業和員工,也可以有效減輕政府的財政負擔,可謂一舉兩得。
事實上,這并不是北京第一次推出“京版紓困政策”。疫情發生以來,北京已經多次推出相關惠企政策,在減稅費、減房租、減疫情防控支出等多方面幫助困難企業盡快恢復發展。但朝陽區這次把保險機制引入疫情時期的政策保障體系,無疑又是一次創新和積極的探索。
其積極意義在于,借助于市場化機制推出的保障措施,可以讓資金“快、準、穩”地落入企業和員工的口袋。而在這個過程中,政府可以扮演第三方的監督者角色。如此一來,既提升了資金抵達企業和員工口袋的效率,也確保了公平性。公平和效率兼顧,無疑讓這項紓困政策變得更為合理,可以為企業精準排憂解難。
當然,這也說明,朝陽區政府在此次疫情之前,就已經在此方面做足了相關工作。這其中,包括對疫情防控常態化長期性的預見,對市場化保障機制的可行性研究,對相關保險市場的考察,了解具體的保險企業并與之對接,以及針對性地設計相關保險業務等。只有提前把這些工作做得足夠充分、細致,才有可能在此次疫情發生的第一時間,就推出了市場化的保障措施。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現實語境下,朝陽區推出的針對性保險賠償機制,可謂是防疫背景下善用市場力量為企業紓困解難的典范舉措,而這也將進一步激活市場力量。從這個意義上看,政府推出的相關保障扶持舉措也許是暫時的,其所激發出來的市場活力卻是長久的。
□姜拾微(媒體人)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