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身影永遠留在了搶險救災一線 ——追記在強降雨中因公犧牲的北京門頭溝區王平鎮干部熊麗
7月31日8時許,熊麗在居委會二樓窗戶旁來回踱步,時不時望向窗外。在北京門頭溝區,受臺風“杜蘇芮”影響,極端暴雨沖刷著王平鎮色樹墳村。
這是色樹墳村的包村干部熊麗留下的最后一段影像。
7月31日9時30分左右,在前往險情地點勘察途中,熊麗被坍塌墻體掩埋,不幸犧牲,生命永遠定格在了36歲。
“我年輕,讓我上”
色樹墳村村委會主任宗秀山始終記得那個大雨滂沱的早上。他與一名村干部和熊麗一同前去轉移村民。可雨下得太大,看不清路,待走過了胡同,他突然叫了一聲兩名同事的名字,但只有一人回應,始終未能聽到熊麗的聲音。
王平鎮地處北京門頭溝中東部,是永定河官廳山峽下段大拐彎地段的起點。據媒體報道,7月31日,位于王平鎮下游的三家店攔河閘下泄流量為每秒3700立方米,已經超過了50年一遇的洪水級別。洪水席卷小鎮,沖斷了樹木和電線桿,沖走了車輛,沖垮了部分房屋。
起初村民并不知道這場暴雨會帶來什么。7月29日起,在門頭溝區連續遭遇強降雨時,王平鎮全體包村干部都到轄區各村、社區開展防汛指導工作。熊麗駐扎到了色樹墳村,完成轉移120余名村民的任務。
雨越下越大,有村民反映家里出現積水。村委會干部和熊麗挨家挨戶協助村民轉移。直到31日上午,該村成為門頭溝區最大小時雨強點位,短時雨量較大,地勢低洼的房子出現漏雨,院子里水勢漲了起來。
去村民家里做轉移工作刻不容緩。王平鎮色樹墳村居委會人力有限,部分人員年近60歲。熊麗站了出來,“我年輕,讓我上”。
3個人穿上雨衣,蹚過水流,往村民家里走去。一路上,宗秀山在前面帶路,邊走邊往回看,等繞過胡同再喊熊麗的名字時已經聽不到回應。7月31日9點30分左右,色樹墳村村中部分老舊危房周邊發現險情,熊麗在勘察途中不幸遇難犧牲。
“她還那么年輕。”60多歲的宗秀山聲音哽咽。和熊麗合作多年,他說:“熊麗對待工作非常認真,認準的事情總是會竭盡全力去做。”
永遠在為別人著想
同窗4年,遠在江蘇的任紅玲不敢相信新聞報道里的熊麗就是她的大學室友。2006年,她們都從農村考到了北京,在北京林業大學就讀木材科學與工程專業。在任紅玲的印象里,熊麗是一個文文靜靜的姑娘,在寢室里不愛說話,脾氣好,從未見她紅過臉,“她就像寢室里的大姐姐,做事情踏實”。
她們常結伴去做兼職。“她常常白天一個兼職,晚上再趕過來和我一起做另一個。”任紅玲有時吐槽兼職太累,熊麗就安慰她“再堅持堅持”。
大四那年,熊麗說自己想留在北京,并報考了大學生社工,經歷多輪考試,她最終被錄取,如愿留在了北京工作。任紅玲心里知道,“我們都想通過讀書改變自己的命運”。
畢業后,任紅玲去了江蘇,熊麗成為王平鎮的一名大學生社工。兩個人的交集越來越少,更多的信息是從彼此的朋友圈中獲知。任紅玲偶爾看到熊麗會分享單位的公眾號文章,分享自己得到表彰后的發言,也曬過自己的寶寶——一兒一女。
在王平鎮的13年里,熊麗干過黨建,做過信息管理,也做過經濟發展相關工作,生前任門頭溝區王平鎮經濟發展辦公室副科長、三級主任科員。
做黨建工作時,熊麗怕信息出錯,就一個字一個字校對。同為大學同學,又共事多年,閻志燕記得,當時有村干部來辦公室倒苦水,熊麗就耐心聽著,幫他們疏解情緒,還囑咐下次有困難再來找她溝通。“她雖然不善言辭,但永遠在為別人著想。”在閻志燕的印象里,只要遇到困難的任務,熊麗總是第一個沖在前面。
在王平鎮人民政府經濟發展辦公室科員袁穎的印象中,一工作起來,熊麗就成了“拼命三娘”。有一次她身體不適,想硬撐著把材料整理完,在同事勸說下才放下手里的工作去看醫生,第二天又正常來上班。
今年5月,王平鎮人民政府經濟發展辦公室舉辦企業家沙龍活動。熊麗跟同事一起每周至少走訪5家企業,回應企業家運營中的困難,宣傳招商引資政策。不少企業家對這一舉措點贊,愿意來王平鎮落戶發展。
而熊麗也把青春留在了距離北京市區30多公里的王平鎮。
“媽媽去做英雄了”
“她是偉大的媽媽,也是這次任務中偉大的英雄。”熊麗的丈夫劉繼為沒想到,兩人此前的匆匆一面竟是永別。
7月29日起,門頭溝區連續遭遇強降雨。一個月前父親剛剛去世,熊麗作為色樹墳村的包村干部帶著9歲的大女兒,一起住進了村子,參與防汛工作。7月30日,劉繼為趕去色樹墳村把女兒接了出來。天氣變涼了,他給妻子送了幾件衣服。兩人見了大約兩分鐘。他囑咐熊麗注意安全,熊麗說:“我不在家,把孩子看護好。”
7月31日晚間,北京市氣象臺發布的降雨量統計顯示,7月29日20時至31日16時,全市平均降雨量193.4毫米,門頭溝區平均323.9毫米;最大降雨出現在門頭溝區高山玫瑰園,為580.9毫米。
噩耗傳來,女兒問劉繼為:“以后我沒有媽媽了,想媽媽了怎么辦?”劉繼為強忍悲痛安撫女兒,“你有媽媽,媽媽去做英雄了,很長時間回不來了。”
“她是黨的好干部。”熊麗的大學班主任鄭文波幾次哽咽。在他的眼里,熊麗是見人總是抿嘴笑的小姑娘,是對待基層工作勤勤懇懇的好干部。他在朋友圈寫道,“聽同學說,她畢業的時候因為喜歡北京這座城市,就留在北京做了(大學生)村官,此后一直扎根北京郊區基層,最終也為她熱愛的這座城市獻出了生命。心里悲傷不止,望一路走好”。
8月4日,團北京市委、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決定追授熊麗同志“北京青年五四獎章”。
有色樹墳村村民在熊麗的追悼文章下留言,“熊麗同志我們是不會忘記你的”。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楊潔 實習生 賈紫萱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