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創新確保質量和進度——探訪西藏S5線拉薩至澤當快速路圭嘎拉隧道
晨光剛劃過拉薩周邊的山頭,十幾名工人就進入隧道進行掌子面鉆孔爆破開挖,每開挖3米,另一組工人會緊跟著架設鋼拱架并噴射混凝土。在西藏S5線拉薩至澤當快速路圭嘎拉隧道施工現場,一派熱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這是西藏S5線拉薩至澤當快速路圭嘎拉隧道外景。新華社記者劉洪明 攝
西藏S5線拉薩至澤當快速路,起于拉薩市達孜區德慶鎮林拉高速互通樞紐,止于山南市扎囊縣桑耶鎮貢澤高速公路。圭嘎拉隧道全長12.8公里,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今年3月底隧道左洞貫通,近期百余名工人正在進行隧道右洞施工,截至目前,圭嘎拉隧道主洞右洞已完成掘進長度占總長度的94%。
這一隧道施工過程存在巖爆、高地應力等不良地質,以及施工距離長和通風供氧難度大等難題,為保證工程質量和進度不受影響,技術創新和利用先進設備成為建設者攻克難關的關鍵。
針對傳統噴射混凝土回彈量大、浪費嚴重的情況,施工單位成功創新了一套適用于高海拔地區降低隧道濕噴混凝土回彈率的配合比,濕噴回彈率由之前的29%降低至4.5%,大大減少了建設成本。
在高海拔地區建設隧道,通常面臨襯砌混凝土結構的體積穩定性和耐久性差,極易發生開裂、滲漏和凍融破壞等問題,圭嘎拉隧道自開工以來,施工單位及時開展試驗探索,并將成果進行了實質性轉化應用。
“通過10多次試驗創新,我們掌握了高性能濕噴噴射混凝土、防凍抗滲耐腐蝕二襯混凝土的材料設計與制備關鍵技術,并開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防凍抗滲復合泵送劑’,攻克了高海拔大斷面隧道結構中混凝土耐久性差的難題。”中交二公局西藏S5線項目總工程師白永厚說。此外,他們還研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耐鹽型混凝土內養護材料,混凝土裂縫數量因此減少50%以上,早期抗裂性顯著提升。
工人們正在西藏S5線拉薩至澤當快速路圭嘎拉隧道內進行爆破鉆孔打眼作業。新華社記者劉洪明 攝
在高寒缺氧區,傳統人工作業難度增大,效率降低。對此,圭嘎拉隧道的施工單位積極推廣機械化施工,保障了施工進度。
“項目采購了三臂鑿巖臺車進行鉆孔作業,每個工作面的施工人員大幅度減少。”白永厚說,他們全部采用濕噴機械手進行噴射混凝土作業,作業時間由原來的6個小時縮短至2個小時左右。
缺氧不僅影響施工,機械設備運轉也會因燃料燃燒不充分,導致洞內空氣污濁。“為解決洞內通風排風問題,我們借鑒采用了‘射流風機輔助送風+高原型隧道除塵車’的除塵方案,同時采用高原型電動裝載機挖掘機,減少尾氣排放,既保護了環境也保障了施工安全。”白永厚說,目前兩個作業面每天共掘進6米左右,右洞貫通后,接下來將進行隧道路面、照明、消防等配套設施的建設。
據記者了解,圭嘎拉隧道于2017年5月開工,計劃2023年底竣工。西藏S5線拉薩至澤當快速路工程項目是拉薩與山南推進一體化發展的重點工程,建成后拉薩至山南車程將縮短至1小時,大大方便沿線群眾出行,并帶動沿線旅游和農牧產業發展,進一步促進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西藏自治區一周天氣回顧及未來展望
西藏自治區氣象局4月16日發布消息,下周(2023年4月17日至4月23日)預計:本周西藏自治區東南部和沿喜馬拉雅山一帶降水天氣較頻繁;周內氣溫多波動。[詳細] -
春到藏寨
哈達搭在山頂上,迎春的花朵在百靈的歌聲中盛開,冬雪滋潤的河谷臺地,跳起春耕播種的鍋莊。[詳細] -
西藏旅游逐步進入旺季:“旅游畫筆”描繪新畫卷
今年的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指出:牢牢把握重要世界旅游目的地的發展定位、雪域高原藍天碧水凈土的自然稟賦,深度開發特色旅游和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走特色化、高端化、品牌化路子。[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