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華在《財經問題研究》2021年第1期《制造業全球產業格局演變趨勢與中國應對策略》一文中指出,近年來,全球制造業價值鏈呈現縮短趨勢,這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一是發展中國家特別是中國創新能力提高,配套能力增強,許多中間投入品實現了國內生產而無需到國際市場上進行采購。二是隨著經濟增長和收入水平的提高,發展中國家本土市場規模持續擴大,更多本國制造的商品就地銷售而不是出口到國外。三是機器人、人工智能以及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等技術不斷成熟,“機器換人”更加普遍,產業的資本密集度、知識密集度不斷提高,原本容易實現全球勞動力成本套利的產業鏈布局在一國內部也變得有利可圖。美國等國家在國際金融危機之后推動的制造業回流也對全球價值鏈縮短產生一定影響。此外,生產靠近市場帶來的供應鏈響應速度的提高、美國發起的一系列貿易摩擦、價值鏈本地化對供應鏈韌性的改善等因素也在全球價值鏈縮短中發揮了作用。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
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積極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有助于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增強發展新動能。 [詳細] -
以高水平開放推進新型工業化
我國推進科技結構轉型,不僅要有效應對有些大國挑起科技戰、企圖與中國脫鉤,而且要積極推進高水平開放,以主動推進科技合作贏得科技創新的主動。[詳細] -
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二十屆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強調“推進產業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建設具有完整性、先進性、安全性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明確了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特征。[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