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最高人民檢察院印發《關于加強新時代檢察機關網絡法治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圍繞黨的二十大關于健全網絡綜合治理體系的重要部署,結合檢察履職實際,對加強新時代檢察機關網絡法治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其中,《意見》明確提出要以大數據賦能推進法律監督提質增效。
數字化時代除了給經濟領域帶來了新模式和新業態,也給網絡法治工作帶來了諸多新命題和新挑戰。一方面,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興技術所衍生的諸多社會風險需要預防與規制;另一方面,數字化又賦予了檢察機關創新的履職方式。以大數據賦能推進法律監督,便是新時代檢察機關積極履職、加強網絡法治工作的樣板。
當前,我國的檢察體制已經步入了能動檢察的新階段。基于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檢察權應當賦予能動的理念,即檢察機關應當積極落實黨中央部署,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司法理念,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法治,履行檢察監督職責。可以說,能動檢察與大數據賦能法律監督有著必然的聯系。當下,檢察機關不應滿足于法律所賦予的基本法律監督職能,而是應當趁著數字化的東風,積極運用大數據的技術賦能,以積極主動、止于至善的精神投身國家治理,創新監督機制,發揮其溢出性司法效應,更好地為大局服務,并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公平正義的需求。
在辦案中監督,在監督中辦案,推動訴源治理已經成為檢察工作的一種常態。在能動檢察觀的支配下,最理想的局面應該是辦一案、牽一串、治一片。大數據則為這種類案監督賦能,有效地將辦案優勢轉化為社會治理效能。大數據監督引入后,檢察機關能夠敏銳地發現執法司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發掘社會治理的薄弱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普遍補缺。例如,檢察機關在對某種類型的環境污染提起公益訴訟時,完全可以對同類型污染源企業進行大數據類比和編碼分析,從而通過有力的法律監督守護綠水青山,以滿足人民群眾對健康生活的熱切期盼。
同時,以大數據賦能的法律監督可以通過自動化挖掘,從海量數據中抓取關聯的證據線索,據此描繪出立體的數據畫像,并根據科學算法排除異常數據,從而形成更加嚴密的證據閉環。同傳統的依據證據線索的監督相比,大數據賦能的法律監督更加智能和精準。
當前,大數據已經成為現代社會治理的利器。以大數據賦能推進法律監督提質增效,實際上承繼了以往大數據偵查的成果,且在能動檢察的理念下獲得了深化。當然,檢察機關以大數據賦能推進法律監督提質增效,也需要全面統籌和系統推進,對此《意見》作了全面的工作部署:推進國家檢察大數據中心建設,指導并支持有條件的地區開展分中心建設,強化對檢察業務數據的深度挖掘、智能分析、系統利用。持續推動政法跨部門辦案平臺建設,實現執法司法數據共享、跨部門大數據協同辦案。深化對涉網絡類案監督,加強辦案數據集成分析,加大對監督模型設計研發,加大對各業務條線重點監督類案培育指導,實現個案辦理式監督與類案治理式監督并重。
目前,大數據法律監督在各地的發展并不均衡,有些地區的檢察機關對此積極推行,而有些地區的檢察機關則還停留在智慧理念上的學習和響應。如何在全國范圍內進行推廣,仍然需要檢察業務考核制度予以驅動。最高檢此前曾陸續出臺了《檢察機關案件質量主要評價指標》《關于開展檢察官業績考評工作的若干規定》《檢察人員考核工作指引》等文件,就檢察官履職情況進行考核評價。有必要設立以大數據賦能推進法律監督提質增效的指標,以實現檢察能動履職的效應,推動檢察機關主動作為。通過科學化、人本化、質效化、迭代化的指標考核,將檢察業務與政治大局、時代發展和人民群眾的感受連接起來,實現法律監督應有的質效。
(作者系中國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五一”假期去哪玩、怎么玩、哪里人最多?大數據告訴你
“五一”假期將至,國內旅游市場迎來出游熱潮,“五一”假期旅游消費亦有望創近年來的新高。哪些目的地最受游客歡迎?哪些景區一票難求?哪些玩法今年最流行?大數據告訴你。[詳細] -
“學會運用大數據技術感知群眾的冷暖需求”
4月21日下午,2023中國網絡媒體論壇“數據治理·網上群眾工作新路徑”平行論壇在南京舉行。本論壇聚焦大數據時代的網上群眾工作、網絡社會治理等話題。[詳細] -
“四好農村路”鋪就發展快車道(大數據觀察)
重慶市萬盛經開區,叢林互通至黑山八角公路連接多個景區,帶動了一大批沿線產業發展。[詳細] -
“聰明車”駛上“智慧路”(大數據觀察)
近年來,重慶依托原有的汽車產業優勢,布局車聯網新賽道,推出自動駕駛和車聯網創新應用行動計劃,在全國率先開展規模化、多場景示范應用。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