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知識產權保護工作關系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關系高質量發展,關系人民生活幸福,關系國家對外開放大局,關系國家安全。”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堅持科技創新在國家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知識產權制度對創新具有重要的激勵和保障作用。這就要求我們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堅持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著力提升知識產權保護水平,更好促進創新鏈、產業鏈、價值鏈深度融合,發揮好知識產權制度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社會創造力的效能。
聚焦關鍵領域。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部署推動了一系列改革,出臺了一系列重大政策、行動、規劃,實行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堅決依法懲處侵犯合法權益特別是侵犯知識產權行為。我國知識產權事業不斷發展,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知識產權發展之路,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取得了歷史性成就。同時應看到,與高質量發展、建設知識產權強國的要求相比,我國知識產權保護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我們要提高對知識產權保護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從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方面為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保障。更好發揮知識產權制度激勵創新的作用,需要把握知識產權制度建設規律和知識產權工作特點,建立貫穿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服務全鏈條的制度機制。重點加強關鍵核心技術和重點領域、新興產業的知識產權保護,引導市場主體發揮專利、商標、版權等多種類型知識產權組合的作用,培育一批知識產權競爭力強的世界一流企業。完善基礎研究激勵機制,加強知識產權源頭保護,健全高質量創造支持政策。提高知識產權審查質量和效率,強化知識產權申請注冊質量監管,健全知識產權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依法嚴格保護知識產權。
形成保護合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新形勢下做好知識產權保護工作,需要立法保護、行政保護和司法保護等多種保護手段形成合力,健全統一領導、銜接順暢、快速高效的協同保護格局,筑牢知識產權立體保護網。構建門類齊全、結構嚴密、內外協調的法律體系,在嚴格執行民法典相關規定的同時,加快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統籌推進專利法、商標法、著作權法、反壟斷法、科學技術進步法等修訂工作,增強法律之間的一致性。健全便捷高效、嚴格公正、公開透明的行政保護體系,加強人工智能、大數據、工業互聯網、量子信息等新領域的知識產權行政保護,順應市場規律推動知識產權創新、增值。健全知識產權審判組織,優化審判機構布局,完善上訴審理機制,深入推進知識產權民事、刑事、行政案件“三合一”審判機制改革,構建案件審理專門化、管轄集中化和程序集約化的審判體系。鼓勵行業協會、商會等建立知識產權保護自律和信息溝通機制,鼓勵企業組建創新聯合體和知識產權聯盟,把各方面力量擰成一股繩,提升知識產權保護的整體效能。
參與全球治理。當今時代,知識產權日益成為企業之間乃至國家之間競爭的重要領域,與知識產權相關的涉外法律事務不斷增多。必須加強我國涉外法治工作、加快我國法域外適用的法律體系建設,推進我國知識產權有關法律規則域外適用,妥善處理涉外知識產權糾紛,切實保護我國公民、企業境外安全和合法權益。形成高效的國際知識產權風險預警和應急機制,建設知識產權涉外風險防控體系,加強對我國企業海外知識產權維權援助。統籌推進知識產權領域國際合作和競爭,堅持開放包容、平衡普惠的原則,維護和發展知識產權多邊合作體系,深度參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框架下的全球知識產權治理。加強與各國知識產權審查機構合作,推動審查信息共享。完善國際對話交流機制,推動完善知識產權及相關國際貿易、國際投資等國際規則和標準,促進全球知識產權治理體制向著更加公正合理方向發展。
(作者為中國科學院大學知識產權學院教授)
-
黃驥:完善知識產權信用管理機制
近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印發《知識產權信用管理規定》,將“不以保護創新為目的的非正常專利申請”“惡意商標注冊申請”列為失信行為,并在項目申請、評優資格、監管檢查等方面予以懲戒。[詳細] -
黃驥: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
知識產權刑事保護除了打擊已被發現的嚴重侵權行為,還能憑借刑罰的強大威懾力,把謀劃中的侵權行為消滅在萌芽狀態,并有效遏制隱蔽的侵權活動。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