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青海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始終把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放在心上,堅定不移增進民生福祉,把高質量發展同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緊密結合起來,推動堅持生態優先、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有機結合、相得益彰。
回顧極不平凡的2020年,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全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2.3%,為市場主體減負超過2.6萬億元,城鎮新增就業1186萬人,年初剩余的551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5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進入以機場、高鐵、高速公路、快速路網為標志的快捷、立體、綜合交通時代,構建全智慧、全過程、全員化的新城市管理……高質量發展已經站在了一個新的歷史起點,而今民生福祉在高質量發展進程中不斷增進,高質量發展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結合愈加緊密,為人民群眾帶來更多獲得感。
高質量發展,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一頭連著經濟社會的目標,一頭連著千家萬戶的幸福。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要緊緊扭住高質量發展這個關乎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牛鼻子”,在不斷補短板、解難題、兜底線中,辦好人民群眾普遍關注、反映強烈的民生實事,不斷擦亮高質量發展的民生底色,讓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立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不管在全國兩會的會場,還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發展的戰場,始終不變的是黨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幸福的赤誠初心,是人民至上、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信條。廣大黨員干部要全力推進“十四五”新局、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闖出新路子,把增添民生福祉質量成色作為方向、使命和任務,讓高品質生活答卷寫進人心深處,推動國家治理不斷邁向更高境界。
-
新時代公共關系服務社會創新發展
公共關系作為一種社會現象,自人類誕生之日起就存在。在我國,《尚書》中記載的盤庚遷都,《左傳·襄公三十一年》記載的“子產不毀鄉校”,就包含著極好的公共關系思想。 [詳細] -
貿易恢復性增長將拉動世界經濟復蘇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空前沖擊下,世界經濟陷入二戰以來最嚴重的危機,全球產出出現了4%-5%的年度下降。在全球經濟顯著下降、國際貿易大幅下挫的背景下,中國的經濟和貿易表現成為難得的亮點。[詳細] -
廣州如何率先建成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指導思想的一個重要內容是“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