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3月27日召開會議強調,要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有效擴大內需,全面做好“六穩”工作。疫情沖擊不會改變我國經濟穩中向好的基本面,內需動能依然充足,市場潛力巨大,疫情防控新形勢下擴大內需應堅持短期政策和長效改革“兩手抓”。
擴大內需是恢復經濟秩序的首要任務
當前,我國境內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成效,而境外形勢日益嚴峻,經濟增長的內需動能大于外需,擴大內需是疫情防控新形勢下恢復經濟社會秩序的首要任務。最新數據顯示,截至3月31日,我國境內新增確診病例已基本控制在百例以內,而境外每日新增仍超5萬例,呈加速蔓延態勢。境外疫情形勢疊加國際貿易摩擦因素,使我國外貿發展更加不易,短期內依靠外需提振國內經濟困難重重。反觀國內市場,隨著復工復產率不斷提高,因疫情而被抑制的市場需求正強勢回補,補償性消費發力。商務部數據顯示,截至3月22日,國內大型超市、農貿市場、百貨商場(購物中心)的復工率均超90%,餐飲業超過80%,市場銷售觸底回升。長期看,我國穩中向好的基本態勢沒有改變,建筑、汽車、交通運輸、批發零售、文化旅游等需求旺盛,內需動力穩定而強勁,經濟支撐地位穩固。
一手抓短期政策,提振消費信心
在經濟特殊時期,以短期刺激政策推動市場回暖是發達國家的常用手段。為應對金融危機沖擊,美國2009年向低收入群體發放“補充營養援助項目”食品券超過550億美元;日本2008年向國內居民發放購物券約6000億日元,鼓勵居民增加生活消費。日前,為降低疫情影響美國已通過了規模達2萬億美元的救市法案,其中約4000億美元直接支持居民消費;德國公布了規模為7500億歐元的救助計劃;日本明確表態,將推出比2008年規模更大的經濟刺激方案,其中包括直接向民眾派發現金。短期刺激政策針對性強,乘數效應明顯,可快速形成現實購買力,助推市場度過“冰封期”,應給予大力支持。據了解,南京市3月18-22日發放消費券330萬元,帶動消費943萬元,刺激成效明顯;3月27-30日杭州市發放消費券16.8億元,為擴大需求、促進消費注入更大動力。
一手抓長效改革,優化常態機制
我國最終消費率低于發達國家約15-20個百分點,國內市場尚有巨大開發潛力。擴內需,促消費,建立強大國內市場,既要抓短期刺激,更要抓基于長期發展的體制機制改革。第一,優化基礎設施投、建、管機制,適度擴大基建投資規模,盡快補齊交通、物流、市場等公益性設施短板。第二,發揮電商平臺大數據作用,以C2M模式為引領,探索出口轉內銷新路徑,幫扶外貿企業創建國際國內“雙通道”。第三,建立城鄉互融的高效流通體制,構建區域內電商進農村和對口幫扶常態機制,促進城市與鄉村主體開展資本、技術、貿易等深層次合作,推動城鄉流通線上與線下協同、“下鄉”與“進城”同步。第四,精準把脈疫情期間物資短缺和物價上漲癥結,完善應急物資儲備、物流和管理機制,提升應急保供能力。第五,繼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大減稅降費力度,創新中小微企業融資模式,加強市場執法,進一步優化國內營商環境。
(作者系河南師范大學特聘教授)
-
吳荻楓:交易中的信息披露問題
“萊德勞訴奧肯”案是一個著名的合同法案例。萊德勞煙草公司的代理人并不知道締結停戰和約的消息,所以他們以低價簽訂了合同。萊德勞公司不愿履行合同,向法院起訴奧肯,最后這份合同被法庭宣告無效。[詳細] -
遲福林:實現海南自由貿易港開局新突破
建設自由貿易港,是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多年來的夢想與追求。”加快海南自貿港建設,要著力在推動制度創新、培育增長動能、全面深化改革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