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西藏12315投訴舉報指揮中心在受理消費者投訴。
圖為2021年5月25日,山南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消費者協會在轄區內開展“線下無理由退換貨”示范點創建活動,并給市場主體進行授牌,山南市百益超市成為全市首家“線下無理由退換貨”示范單位。(資料圖片)
2021年,西藏市場監管系統在自治區黨委、政府和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的堅強領導下,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主動擔當作為、忠誠履職盡責,統籌推進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進一步健全了消費維權工作機制,著力守護消費安全,積極規范市場秩序,堅決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更加優化,實現了“十四五”消費維權工作良好開局。
西藏12315平臺通過電話、來訪、來函、短信、互聯網等渠道,受理處理消費者咨詢、投訴、舉報3.16萬件,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1139.81萬元。其中,咨詢2.33萬件、同比增長70.78%,投訴0.58萬件、同比增長14.8%,舉報0.25萬件、同比增長8.3%。投訴按時辦結率99.27%,投訴調解成功率54.57%,舉報按時核查率95.19%,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2021年,西藏消費維權工作切實做到了有訴必接、有接必果、快辦快結,查處了一批典型案例,有力地保護了消費者合法權益,維護了良好的市場秩序。
創新消費維權機制,提升消費維權效能
建立完善工作機制。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調整充實了自治區市場監管聯席會議,并下設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專項推進組,涉及市場監管、公安、司法等27家單位,由自治區市場監管局分管領導擔任組長。其主要職責是——承接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任務;統籌協調落實全區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政策、措施;指導督促有關部門落實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職責;協調解決全區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中的重大問題和重大消費事件;組織開展對消費侵權熱點和典型違法活動的治理;加大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律法規和政策的宣傳普及力度;完成自治區黨委、政府及聯席會議交辦的其他事項。
加大消費教育引導力度。以開展消費維權法律法規培訓、發布典型案例、發布消費提示和警示、組織大型宣傳活動等方式,全方位開展消費教育和引導,努力提升消費者維權意識,把消費者發展成為消費維權監督員,擴大消費維權公眾參與度,促進消費維權社會共治。
創新消費維權工作模式。積極拓展“互聯網﹢消費糾紛處理”渠道,廣泛發展在線糾紛調解企業(ODR企業),加快推進消費糾紛在線解決機制建設,創建ODR企業73家。大力推進企業誠信體系和自律體系建設,開展放心消費創建活動,鼓勵大型商場超市建立首問負責、先行賠付自律制度。同步推動線上線下“七日無理由退貨承諾”,鼓勵引導線下實體店按照指引規范作出無理由退貨承諾,推動消費維權關口前移,促使更多矛盾糾紛化解在源頭,積極營造安全放心舒心的市場消費環境。
守牢市場安全底線,維護安全放心消費環境
努力維護食品藥品消費安全。自治區食品藥品安全委員會調整組建,自治區主要領導親自擔任區食藥安委主任。食品安全工作列入自治區黨委、政府“我為群眾辦實事”13件實事之一,推動黨政同責全面落實。開展食品銷售和餐飲風險分級管理,風險分級覆蓋率分別達100%、96%。完成食品抽檢監測12431批次,評價性抽檢合格率99.1%,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藥品安全監管有力推進,檢查“兩品一械”主體、經營使用單位6570家,查辦案件69件,罰款313.4萬元。嚴格落實疫情防控“四類”藥品實名登記制度。穩步開展藏藥標準三年行動,推進《95部頒藏藥標準》修訂。
積極維護工業產品消費安全。監督抽查9類113種2403批次,監督抽查合格率83.69%。加強不合格產品后處理工作,完成開關不合格產品召回。開展藏香、電動自行車頭盔、兒童玩具、學生文具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及時處置風險隱患。部署非醫用口罩、電線電纜、成品油等產品質量專項整治,持續開展“護苗助老”關愛行動。
著力維護特種設備消費安全。全區登記在冊特種設備28651臺,壓力管道118.53公里,氣瓶55.77萬余只,設備總數同比增長16%。檢查單位5150余家次,特種設備17372臺(套),發現隱患1677條,封停設備16臺(套)。對全區在用電梯檢驗質量、維保質量、15年以上電梯開展監督抽查和安全評估。深化電梯安全責任保險,全區在用電梯安全責任保險購買率達60%以上。
聚焦群眾消費熱點,積極規范重點市場秩序
加大監管執法力度。2021年,全區各級市場監管部門查辦各類違法違規案件1724件,案值991.47萬元,罰沒款1047.02萬元。積極開展民生領域案件查辦,深入開展“鐵拳”、打擊制售假冒偽劣、野生動物非法交易、長江流域非法捕撈漁獲物、農資市場專項整治,重點領域監管執法震懾明顯。
開展涉企收費專項整治工作。開展行業協會收費專項檢查,檢查1238家涉企收費單位,對3家物業公司進行行政處罰。持續清理規范轉供電加價行為,督促1769家轉供電主體落實政府電價政策,返還不合理收費34.1萬元。
加強平臺經濟監管。深入開展平臺經濟市場調研,召開自治區首次“規范網絡交易行政指導會”,指導平臺經濟規范發展。開展“2021網劍行動”“西藏清朗2021”專項行動,清理整治網絡銷售和宣傳“特供”“專供”標識商品專項行動,切實規范網絡秩序。加強外賣平臺餐飲安全監管,投放14萬個“食安封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