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薩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現在越來越多的人來到拉薩,衷情于當地獨具特色的藏族村莊,體驗鄉風民俗。
在318國道墨竹工卡縣公路段一側,一百多棟傳統藏式民居散落在青稞田間,這份寧靜、素樸,吸引過往的行人不時駐足,感受鄉村田園的美好。這里就是拉薩市墨竹工卡縣工卡鎮塔巴村帕熱組,也是西藏自治區人居環境整治示范點之一。
塔巴村全景(總臺記者 李旭 攝)
帕加是土生土長的塔巴村人。在自家院子里修剪果樹,是他一天中最享受的時刻。帕加說:“人居環境整治,每戶都發了五種果樹。以前村民哪里吃得上水果。現在在自家院子就可以摘來吃,我覺得這個變化就了不起。我種的梨子、桃子、蘋果,都很甜,像我們現在的生活一樣甜。”
村民家里種植的果樹(總臺記者 李旭 攝)
2018年,塔巴村帕熱組啟動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政府投入900萬元,實施住房庭院、污水垃圾等治理。塔巴村通過聯戶網格,確保衛生保潔、土地管理、河溝管理等落實到戶、到人。村里還組織各組組長到浙江安吉縣等地參觀學習,把浙江的美麗鄉村直播給村民。因為這次經歷,村民次旺赤列拿出自家的2畝地做了帕熱組農家肥集中積造點。
塔巴村村民在家門前休息(總臺記者 李旭 攝)
如今的帕熱,溪水潺潺、鳥語花香。目前,一家旅游公司與帕熱組簽約,體驗民風民俗、推銷本土特產,有效增加了村民的收入。2020年帕熱組村民年人均純收入達到了1.97萬余元。
工卡鎮干部達瓦卓瑪告訴記者:“現在道路、飲水,廣播電視覆蓋率,網絡覆蓋率,這些都已經是100%了,廁所革命也是100%。每一個村小組都有文化活動室,老百姓的精神狀態一年比一年好,越來越熱愛生活。”
村里人制作的塔巴陶瓷(總臺記者 李旭 攝)
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塔巴人不滿足于物質生活的豐富,他們通過開發塔巴陶瓷產業傳承非遺文化。
塔巴村的西藏彌盛塔巴陶瓷有限公司內,56歲的次仁聚精會神地用雙手輕柔地處理著陶土,一件傳統藏式青稞酒壇正在他的手中漸漸成型。
從14歲開始,次仁便跟著父親學習制陶。次仁感慨:“以前騎著騾子去拉薩賣自己家做的土陶,都是零售。現在在家門口就能工作,一個月公司給3500元,產量上去了能掙更多。”
塔巴村村民在制陶(總臺記者 李旭 攝)
塔巴陶瓷這門傳統手工藝傳承至今有1200多年的歷史。為發展保護這一技藝,近年來,墨竹工卡縣積極探索塔巴陶瓷的“活化”之路。通過格桑花開平臺+計劃,如今該公司可設計出的新產品已達200多種。千年陶藝再次煥發光彩。
塔巴村所在的墨竹工卡縣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大縣,有大量手工藝類的非遺,包括藏香、陶瓷、藏式服裝等。墨竹工卡縣政府和南京援藏工作隊立足產業振興,推動招商項目落地和產業項目提質增效。塔巴村正朝著打造國家級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產業園區的方向發展。
村里的婦女正在進行編織技藝培訓(總臺記者 李旭 攝)
第九批南京援藏工作組成員、墨竹工卡縣文旅局副局長袁瑜表示:“整個塔巴村從第一產業的農業種植業到工業,到第三產業的文化旅游業,最終實現一、二、三產融合。通過以人才振興來帶動整個鄉村振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