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星期三,又到了壤塘縣寄宿制小學“愛心發屋”每周定時為學生理發的日子。“孩子多來自偏遠牧區,難得回一次家。我們就發動教師學習理發技巧,為孩子們提供‘愛心爸媽’義剪服務。”學校校長色準說。
近日,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啟動實施群眾工作“石榴籽”工程,將群眾工作重點歸納為六大行動,“愛心爸媽”行動正是其中之一。
阿壩州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對于民族地區而言,在全州啟動實施群眾工作“石榴籽”工程,就是要把老百姓最想解決的問題解決好,把老百姓最想辦好的事情辦好,進一步促進民族團結、夯實工作基礎、凝聚人心向黨、推動共同富裕。
更貼心扶助 投入超15億元幫扶困難群體
不久前,紅原縣看守所民警在日常監管中了解到,在押人員李某的妻子離世,李某擔心13歲的孩子無人照料。紅原縣看守所立即啟動“幫困助弱”機制,安排民警前往紅原縣藏文中學,與校方溝通,為孩子學習生活進行了詳細安排。
在群眾工作“石榴籽”工程中,阿壩州將目光聚焦最需要幫扶的特殊困難群眾和弱勢群體,計劃在未來3年內投入超15億元,用于提高各類困難群體補助標準。
具體而言,阿壩州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的低保將每人提高1300元以上,城鎮和農村特困人員供養費每人提高1600元以上,所有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提高360元。對因災致貧的群眾,阿壩州也將根據困難程度給予一次性救助。
兒童也是阿壩州悉心呵護的重點對象。此次阿壩州將全面摸清孤兒、留守兒童、困難單親子女等底數,并結合孩子的性格特征、興趣愛好、學習情況等,持續選配適合的“愛心爸媽”,讓孩子們多一份關愛。
此前,松潘縣川主寺鎮的澤郎(化名)因故輟學。松潘縣委政法委常務副書記鄭澤軍經縣委、縣政府選配,成為澤郎的“愛心爸爸”。在鄭澤軍和鄉村干部、學校老師的共同努力下,澤郎重返校園。
“對于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困境兒童,我們還將按每兩年增長5%的標準穩步提高供養標準。”阿壩州民政局兒童保障科負責人劉勝寒介紹。
更用心托舉 每個家庭至少有一人就業
3月17日,馬爾康未就業大中專畢業生就業能力提升培訓班啟動。“這次線下參訓人員共有105人。”馬爾康市就業服務中心主任楊青告訴記者,18日晚還舉辦就業崗位現場推薦會,來自宜賓的57家企業將提供200余個崗位。
阿壩州定下目標,把實現“每個家庭至少有一人就業”作為民生頭等大事。大中專畢業生是家庭就業的生力軍,去年阿壩州已幫助5000多名未就業畢業生實現了穩定就業。
去年,通過阿壩—宜賓(馬爾康站)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專場招聘會,馬爾康市腳木足鄉孔龍村的齊美卓瑪成功入職宜賓市大數據有限責任公司。如今,她的平均月薪已達7000元以上。
在九寨溝縣,開進村寨里的“就業小課堂”成為大中專畢業生找工作的一個重要渠道。待業在家的鞏菊花通過“就業小課堂”牽線搭橋,成功應聘某酒店人事專員崗位。
“今年,我們將一人一檔精準開展就業規劃、就業培訓、就業服務,通過產業培育增崗位、州縣挖潛拓崗位、省市幫扶送崗位,全面消化未就業大中專畢業生存量。”阿壩州委相關負責人說。
創業群體同樣得到關心。阿壩州已出臺返鄉創業21條措施,對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返鄉入鄉首次創業的農民工,在享受國省補助的基礎上,州本級將再給予1萬元補貼。此外,這類創業人員還可享受創業擔保貸款貼息,每人最高可貸款30萬元、享受80%貼息。
更暖心兜底 不讓一戶群眾因病致貧返貧
每隔一段時間,壤塘縣崗木達鎮衛生院的醫護人員都會背著檢查設備走村下鄉,探望孕產婦,為她們做檢查。
崗木達鎮衛生院院長張維說,醫護人員還在走訪中,宣傳孕婦享有五次免費產檢的福利政策,鼓勵她們去縣級醫療機構進行科學產檢。
因為地廣人稀,阿壩州的醫療衛生條件相對滯后,群眾看病相對不便。阿壩州將重心放在預防上。“我們將在全州免費開展全民健康體檢,為每一名農牧民建立健康檔案,未病早預防、有病早治療,不讓小病拖成大病。”阿壩州委相關負責人說。
同時,阿壩州還將推行健康管家服務機制,結合微網實格基層治理體系,把每個家庭醫生納入微網實格,確保每個家庭均有1名簽約服務家庭醫生,促進醫防融合。
各路幫扶力量也加入愛心“兜底”的行列中。綿陽市第三人民醫院高新分院副院長王奎,掛職任紅原縣人民醫院院長。在走村入戶時,他發現15歲的德吉央宗身患尿毒癥,每周要奔波8小時到馬爾康做血液透析。“我們爭取到綿陽援建資金、阿壩州財政配套資金,建成了紅原的血液透析中心。”
接下來,阿壩州將提高醫保報銷比例,并用好醫療救助基金、大病救助基金和愛心慈善捐助,將困難家庭醫療支出占家庭收入的比例,到2027年時控制在10%以內。此外,對因病致貧的困難群眾,阿壩州將再進行一次性救助,確保所有群眾都看得起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