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濕地保護成效顯著
濕地被譽為“地球之腎”,是青海最重要的生態資源和生態基礎。2023年,青海省林業和草原局爭取9327萬元資金,助力青海各類濕地保護項目向高質量邁進。有關數據顯示,目前青海省濕地面積達712萬公頃,位居全國前列。
2023年爭取的各類濕地保護項目資金中,中央財政資金6367萬元,省級財政資金2960萬元,分別在青海湖鳥島、扎陵湖、鄂陵湖國際重要濕地,澤庫澤曲、烏蘭都蘭湖等省級重要濕地實施濕地保護與恢復項目19項。同時,申報2024年濕地保護財政項目14項,其中,中央財政項目5項,省級財政項目9項。
2023年,青海隆寶灘濕地被國際濕地公約秘書處列入國際重要濕地。新申報的可魯克湖—托素湖為國際重要濕地,已完成中華人民共和國濕地公約履約辦公室組織的現場考察。烏蘭都蘭湖、曲麻萊德曲源、澤庫澤曲3處濕地已被國家林草局認定為國家重要濕地。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青海海南:綠色發展基礎更加牢固 現代產業體系更加健全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開幕,尕瑪朋措作海南州政府工作報告。[詳細] -
青海湖北岸:生態環境治理加快實施 物種數量穩中有增
2023年,中央環保督察前兩輪反饋問題整改銷號率和第三輪信訪案件辦結率均達100%,祁連山南麓海北段生態環境綜合整治收官,普氏原羚種群數量恢復到3400只。[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