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九寨溝縣:舞起文旅龍頭,推動全域高質量發展
九寨溝縣城全景。(圖片由九寨溝縣委宣傳部提供)
秋季,九寨溝漫山彩林成為最美的風景。(圖片由九寨溝縣委宣傳部提供)
村民曬柿子,做柿餅。周琳 攝
9月4日,“暢游童話九寨·感受生態魅力”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溝縣首屆國際生態旅游季推介活動在浙江杭州舉行,活動不僅為杭州市民獻上有“九寨味兒”的文化大餐,還借助杭州亞運會即將舉辦的契機,以文旅招商推介為載體,向浙江市民展示九寨溝縣的自然風光、人文風情、民俗文化。
“九寨歸來不看水。”九寨溝被譽為“童話世界”“人間仙境”,是四川文旅龍頭,也是享譽世界的旅游目的地。9月7日上午,九寨溝景區傳來消息,自“8·8”九寨溝地震之后,游客年接待量首次突破300萬人次。
世界只有一個九寨溝,九寨溝不只有九寨溝。近年來,九寨溝縣以文旅產業為引擎,推動拓景擴容、提檔升級,構建形成“1+12”全域旅游格局,推動全域高質量發展,實現綠色崛起,加快建設世界旅游目的地。
生態打底 “取”“舍”之間繪新圖
山間薄霧升騰,林間蟲鳥鳴曲,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景在九寨溝縣勿角鎮呈現。
作為林業大鎮,勿角鎮、村兩級每年都會定期開展植樹活動。“今年4月,甲勿村種植了60畝云杉,全鎮種植面積達100多畝。”勿角鎮林政管理員王軍剛介紹,村里還聘請了102名生態護林員,負責區域內的生態環境保護和相關政策宣傳,推動生態環保理念融入村民的生產生活中。
九寨溝縣是四川省第二大林區和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也是全國首批“兩山”理論實踐創新基地和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自然生態是九寨溝縣最美的底色,美景背后,是九寨溝在“取”與“舍”之間的考量與抉擇。
多年來,九寨溝縣干部群眾始終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守護“碧水映藍天”的綠色家園。在全國率先建立縣級生態文明建設評估指標體系,大力推進“七大保護”行動和“七大治理”工程,全面修復大熊貓、川金絲猴等珍稀動物基因走廊,林草綜合植被覆蓋度達到87.9%。
堅持從源頭解決問題,九寨溝縣累計劃定生態保護紅線面積30.8萬公頃,占全縣國土總面積的58.28%。探索建立薪柴限伐管理和用電補貼制度,每年為群眾兌現“以電代柴”補貼180多萬元。投入2.2億元,實現城鄉污水處理、垃圾清運、廁所革命“三大工程”全覆蓋。
一系列的保護舉措,讓九寨溝生態畫卷越來越美。
全域旅游 文旅強縣添動能
距九寨溝景區8公里的魯能勝地旅游度假區,一家名為九寨祥巴的文創店迎來不少游客。
“九寨祥巴文創產品融合藏紙、礦物顏料、木刻版畫等繪畫材料和技藝,深受游客青睞。”店主劉朋雨說,高峰期一年銷售額達2000萬元。文化賦能,旅游火熱。據介紹,目前九寨溝縣研發了2000余種文創產品。
如今,魯能勝地旅游度假區儼然成了“九寨溝的后花園”,不僅擁有超五星級酒店集群,還打造了原鄉藏寨文化體驗、戶外運動探險等新業態、新場景,并積極申報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目前,九寨溝縣漳扎鎮中查溝正成為促進旅游消費的新增長點,并逐步與九寨溝景區形成“九寨人間仙境,中查度假勝地”的格局。
除此之外,九寨溝還開啟了一場從內而外的提檔升級和蝶變新生。改變最大的是位于溝口的漳扎鎮,正蛻變為國際生態旅游魅力小鎮——以九寨溝景區為依托,漳扎鎮沿線中心村、特色村有機“串聯”生態山水、景點景區、民俗文化、特色村莊,一個個美麗的村落猶如一顆顆明珠,形成“處處都是景區、村村都是景點、人人都是風景”的“全域九寨大景區”格局。
“大九寨”文旅品牌持續擦亮。近年來,中國綠發投資集團、中國保利集團、宋城集團等39家大型企業相繼落戶九寨溝,旅游發展動力澎湃。
舞起文旅龍頭,九寨溝縣聚焦資源優勢,推動全域旅游突破式發展,全面構建“1+ 12”全域旅游格局,實現從“景點旅游”向“全域旅游”轉變,正在向建成世界生態旅游目的地邁進。
鄉村振興 農旅融合促共富
金秋九月,九寨溝縣黑河鎮又迎來一番美景:地里的蘋果、葡萄等特色水果已成熟,散發出誘人的果香味兒。
“通過矮化密植、水肥一體化等技術,蘋果品質更好。”九寨溝縣九山農業有限責任公司蘋果種植基地負責人文成乾透露,今年該基地蘋果預計產量25萬斤,預計產值120萬元至150萬元。“隨著旅游業的發展,我們的蘋果也越來越暢銷。”
鄉村振興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經之路,距離旅游核心區較遠的鄉鎮如何共享旅游紅利?九寨溝縣以文化旅游產業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推動全域高質量發展。
在雙河鎮羅依片區的九寨溝縣葡萄現代農業園區,半山腰是釀酒葡萄種植基地,釀酒廠則建在山頂,周圍的“星空屋”民宿錯落有致,與大自然融為一體。“這里的土壤、日照、溫度、氣候很適合種植釀酒葡萄。”園區負責人陳開斌介紹,園區栽種了赤霞珠、美樂、馬瑟蘭、霞多麗等多個品種,規模約5000畝。如今有“懸崖酒店”、星空屋、橡木桶房、湖景別墅4種類型民宿,總客房量130間,去年共接待游客3萬余人次。
順河村村民高云鳳就在這個園區務工。“我在園區負責辦公室工作,月工資3000元。”高云鳳說,她的媽媽也在園區務工,負責葡萄管理、采摘等工作。
去年,九寨溝縣新培育青稞油菜、林下山參、生豬3個縣級農業園區,申報“九寨溝李”“九寨溝人參”兩個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使用“凈土阿壩”區域品牌產品8個,六大主導產業加速向深加工、品牌化發展。積極與浙江嘉善、四川綿陽、四川邛崍等地搭建產銷平臺,銷售水果、蔬菜等農副產品6773噸,助農增收1000余萬元。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四川九寨溝:生態優先助推綠色發展
近年來,九寨溝縣堅持生態優先,在筑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的同時,發揮自身優勢,發展全域旅游,走出了一條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綠色發展之路。[詳細] -
家園變花園 雙河村民宿開門迎客
3月底,隨著九寨溝縣農文旅融合試點示范基地建設項目在雙河村打造“康養避暑第一村”,楊永勤家的老房子迎來了“華麗變身”,在統一規劃設計和施工下,建起庭院、裝修民宿,4間客房于6月迎來了第一批游客。[詳細] -
浙江葡萄“落戶”九寨溝 讓農業產業“小而精”
黑河鎮黨委副書記馬海生說,幾年前,該鎮依托對口支援九寨溝的浙江省嘉善縣,引進了巨峰、陽光玫瑰等市場認可度高且具有價格優勢的鮮食葡萄品種,但當地村民對葡萄種植很陌生,一開始都不太敢種。[詳細] -
從新起點出發,九寨溝邁向“世界級”
重任在肩,五年間歷經地震、疫情影響的九寨溝景區,站上一個新起點。如何抓住旅游業復蘇的機遇,向“世界級旅游景區”加速邁進?[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