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考模擬試驗發現長江源區水土流失風險存在明顯區域差異
2023年江源綜合科考隊員25日向記者介紹,他們開展的一項模擬試驗發現:草地退化土壤裸露將導致長江源區水土流失風險大幅增加,并呈現明顯區域差異。相關研究成果將為長江源區水土流失差異化治理提供科技支撐。
今年江源綜合科考22日啟動后,來自長江科學院水土保持研究所的科考隊員深入長江源區。每到一個科考調查點,他們布設植被樣方,觀測和統計江源植物種類、數量等,采集植被、土壤樣品,并開展試驗。
這是2023年江源綜合科考隊員任斐鵬(中)、李昊(左)、嚴智偉在長江源區的通天河直門達河段開展植被樣方調查。新華社記者李勁峰 攝
長江有三源,分別是北源楚瑪爾河、正源沱沱河和南源當曲。近年來,當地采取人工種草、生態修復等諸多措施,不斷提高長江源區植被覆蓋度。科考發現,長江源高寒草地部分區域存在不同程度退化情況。
長江科學院水土保持研究所正高級工程師任斐鵬博士近年來和隊友在楚瑪爾河、沱沱河、當曲和長江干流通天河流域,采集植被不同退化程度的原狀土壤樣品。他們在長江源區開展模擬徑流沖刷試驗,研究分析植被退化程度對土壤分離速率的影響。
這是科考隊員任斐鵬(右)和孫寶洋正在開展模擬徑流沖刷試驗。(受訪者供圖)
模擬試驗發現,江源地區植被完全退化的裸土分離速率,顯著大于重度、中度、輕度退化草地。其中,來自通天河流域的高山草甸土植被完全退化后,裸土分離速率是輕度退化草地的18倍。以淡寒鈣土為主的楚瑪爾河流域草地完全退化后,土壤平均分離速率分別是沱沱河流域寒鈣土的3.25倍、當曲草甸沼澤土的7.27倍、通天河流域高山草甸土的7.94倍。
科考隊員孫寶洋博士介紹,試驗結果表明,長江源植被退化程度直接影響當地水土流失率,且因流域土壤不同特點呈現較大區域差異。對于不同退化程度的草地,植物根系密度是決定土壤分離速率的關鍵因素。江源不同區域的土壤質地和團聚體含量,是影響不同類型裸土分離速率的重要原因。
科考隊員任斐鵬(左二)和隊友一起用熱紅外儀觀測長江源區植被熱環境效應。新華社記者 李勁峰 攝
科考隊員李昊博士介紹,長江源區地處青藏高原腹地,土壤發育過程緩慢。科考涉及多處調查點的各類土壤厚度僅為15至20厘米,一旦遇到草地退化、水土流失,短期內難以自然恢復。
“植被和土壤對于維持長江源區生態系統至關重要。”任斐鵬介紹,這項試驗結果提示,當前長江源區水土資源保護的重點依舊是植被保護和修復,對于不同區域土壤特性也應采取差異化保護措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江源科考首次記錄長江南源“第六種魚類”
青海大學省部共建三江源生態與高原農牧業國家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祁得林說,江源科考的這一發現有助于全面掌握長江源頭魚類物種多樣性本底數據,對長江土著魚類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護具有重要意義。[詳細] -
2023年江源綜合科考啟動 聚焦“水土湖草冰”
2023年江源綜合科學考察隊隊員22日抵達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在長江源區的通天河直門達河段進行了多學科采樣觀測,意味著2023年江源綜合科考正式啟動。[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