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源科考首次記錄長江南源“第六種魚類”
2023年江源綜合科學考察隊24日在長江南源當曲展開科考。當日,來自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科學院的科考隊員在當曲采集到斯氏高原鰍樣本,研究證實斯氏高原鰍是記錄到的長江南源“第六種魚類”,長江南源已知魚類種類由5種增至6種。
麻利地套上下水褲,手持抄網沿著河畔打撈,沒過多久,科考隊員劉晗就捕獲了十多條魚。通過觀察外部形態并檢查內部結構,科考隊查詢對比論證后,發現其中有4條魚是斯氏高原鰍。
李偉在長江南源當曲河畔采集魚類樣本。新華社記者 陳杰 攝
長科院長江源關鍵魚類棲息地研究創新團隊負責人李偉介紹,此前相關文獻資料顯示,長江正源沱沱河共分布有6種魚類,其中包括2種裂腹魚類和4種高原鰍屬魚類,而南源當曲有5種。
這是李偉在長江南源當曲采集的斯氏高原鰍成魚標本圖像。(受訪者供圖)
李偉說,在江源科考中,團隊先后多次采集到新的高原鰍魚類樣本。連續在不同季節發現斯氏高原鰍,證實長江南源有斯氏高原鰍分布,當曲的魚類種類增加至6種。
據了解,高原鰍屬魚類是條鰍科魚類中物種多樣性最高的類群,也是青藏高原特有物種中數量最多的屬,具有生態多樣性和快速進化特征。其中,斯氏高原鰍體前軀呈圓筒形,后軀側扁,對海拔高度變化的適應力較強,是世界上分布海拔最高的魚類之一。
這是2022年6月12日拍攝的長江南源當曲河道(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陳杰 攝
青海大學省部共建三江源生態與高原農牧業國家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祁得林說,江源科考的這一發現有助于全面掌握長江源頭魚類物種多樣性本底數據,對長江土著魚類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護具有重要意義。
魚類是長江源“生態環境晴雨表”。“長江南源記錄到斯氏高原鰍,說明長江源水生態系統健康并持續向好,魚類多樣性仍存在增加的可能性。”李偉說,研究團隊將從生態水文適應性角度,進一步研究長江三源的魚類組成、分布特點和棲息地。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2023年江源綜合科考啟動 聚焦“水土湖草冰”
2023年江源綜合科學考察隊隊員22日抵達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在長江源區的通天河直門達河段進行了多學科采樣觀測,意味著2023年江源綜合科考正式啟動。[詳細] -
科普圖解|科考設備顯身手 “體檢”大江之源
近日,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科學院牽頭組織的2022年江源綜合科學考考察啟動。[詳細] -
衛星新聞|江源科考:跟著衛星探秘長江源
由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科學院等單位近期聯合開展的2022年江源科考活動中,新華社記者獨家隨隊全程采訪,同時借助新華社衛星新聞實驗室提供的衛星遙感數據,記錄了江源之變。[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