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雪拉毛的格薩爾傳承課
圖為卡雪拉毛(右)和同學在文化活動表演期間合影
中國西藏網訊 卡雪拉毛家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瑪縣知欽鄉多柯河旁邊,如今已是縣藏文中學七年級的學生。如果說有什么話題能讓她滔滔不絕地跟你講上半天,格薩爾說唱肯定是其中之一。
“格薩爾在我心中是一個英雄的形象,他伏妖降魔,給草原牧民帶來平安,格薩爾說唱對我來說是一件榮耀的事……”也許是從小受會格薩爾說唱的哥哥影響,每次哥哥在家一開始表演,卡雪拉毛總會聚精會神地陶醉其中。
從小學三年級起,卡雪拉毛就加入了知欽鄉寄宿制小學的格薩爾文化說唱表演班。此后,她更加深愛格薩爾說唱。她目前就讀的班瑪縣藏文中學,每周二、四下午的課余時間都會安排格薩爾文化學習,分為兩個班,一個班是說唱團,另一個班是表演團,每個班有四十多名學生。可以說,這是卡雪拉毛每周最期待的時間了。
圖為班瑪縣藏文中學學生在文化活動表演期間
班瑪縣位于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這里俗稱為三色班瑪,三色指的是:綠色、紅色、金色。綠色代表優良的自然生態環境,紅色代表革命歷史和民族精神,金色代表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傳統手工藝。而金色文化中,就包括格薩爾文化的保護傳承與發展。
被譽為“東方荷馬史詩”的《格薩爾》是世界上最長的史詩,講述了藏族傳奇英雄格薩爾王降妖除魔、抑強扶弱、統一各部、造福百姓,最后回歸天國的故事。2021年,青海省格薩爾史詩保護研究中心深入班瑪考察調研,走訪察看了民間《格薩爾》藝術團體和傳習所。根據在格薩爾文化保護傳承中取得的成績和產生的影響,授予江日堂鄉民間格薩爾藝術團和瑪爾多格薩爾王蓮花圣殿“格薩爾文化保護傳承基地”匾牌。
為了讓孩子們從小了解感受格薩爾文化,卡雪拉毛所在的班瑪縣藏文中學于2013年組建了格薩爾文化傳承班,學校每周都會安排說唱學習和訓練,課程的主要形式包括演習格薩爾劇本和格薩爾舞蹈。
7月5日,正逢學校舉辦格薩爾文化活動。走進班瑪縣藏文中學,只見學生們身著五顏六色的鎧甲和戰衣,高高的王冠上插著五顏六色的彩旗,大家躍躍欲試,表演即將開始了。“學校的格薩爾文化傳承班每年都會舉辦文化活動。當‘格薩爾王’用情說唱時,表演就會逐步達到高潮。”卡雪拉毛激動地說。她與同學們身后紅、黃、藍、白、綠的五色彩旗不斷舞動著,熱烈而飄揚。
果洛州文化館負責人更知,最擅長扮演的角色就是格薩爾王。他說自己小時候從爺爺那聽過一些格薩爾的故事,開始對格薩爾說唱感興趣。更知在班瑪縣藏文中學就讀期間,一直堅持參加格薩爾文化傳承班的學習,畢業后一直到現在三十幾歲,從未間斷日常練習、排演和表演。“自班瑪縣藏文中學成立了格薩爾文化傳承班,我從來沒有落下一節課,哪怕課余時間也在練習。雖然很辛苦,但我總覺得自己有一份責任,讓更多人知道格薩爾王的故事。”
“我們的孩子從小生活在草原上,他們會說話就會唱歌,會走路就會跳舞。班瑪縣是三果洛發祥地,也是格薩爾文化傳承的地方。這里的很多學生都很有藝術天賦,從小就熟悉格薩爾王的故事。這次格薩爾文化活動參與表演的學生有1200多名。我們希望通過讓格薩爾文化走進校園,為保護、傳承格薩爾文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班瑪縣藏文中學校長仁增說。“作為一所寄宿制學校,我們來自牧區的學生大多每周五回家,星期天返校。很多同學說,每周兩節的格薩爾傳承課,已經成為一周最值得期待的事情之一。”(中國西藏網 通訊員/才讓 記者/吳建穎)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甘肅省甘南州強降雨導致泥石流災害 已致2人死亡2人失聯
7月10日23時34分許,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麻當鎮章子溝村發生泥石流災害。截至11日12時許記者發稿時,災害已造成2人死亡,2人失聯,7人受傷。[詳細] -
青海都蘭:猞猁悠閑漫步呆萌可愛
7月高原,夏日清涼。近日,攝影愛好者在柴達木盆地的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蘭縣溝里鄉地區,近距離拍攝到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猞猁清晰畫面。[詳細] -
青海玉樹高中校園見聞:學校是“家”更是“橋”
玉樹州教育局副局長才仁多杰表示,寄宿制學校改變過去學校分散、師生流失的局面,讓學生享受到優質教育資源,逐步走向均衡發展。[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