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 > 新聞 > 涉藏動態

      一場關于光熱發電的“新布局”

      發布時間:2023-06-07 11:07:00來源: 青海日報


      青海中控太陽能光熱發電場。殷之皓 攝


      魯能新能源(集團)有限公司儲能電站巡檢中。殷之皓 攝


      魯能新能源(集團)有限公司定日鏡清潔維護中。殷之皓 攝


      青海中控太陽能發電有限公司發電場定日鏡。殷之皓 攝

        在中國北緯37°附近,光熱充沛,氣候干燥。以“光熱之都”——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為起點,沿著315國道一路向西,一座200米高的吸熱塔與四周環繞的27135面光熱定日鏡一道,搭建出一個壯觀的太陽能光熱發電“矩陣”。

        近年來,隨著我國加速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這其中,光熱發電(也稱“太陽能熱發電”)不僅可以24小時持續產出清潔能源,直接并網,還能有效解決其他新能源發電所產生的波動性等問題。

        正所謂,光熱發電“一箭多雕”!

        在中國追溯光熱發電歷程,不得不提及青海,這里是我國首批開發新能源產業及光熱發電的地區之一,特別是海西州審時度勢,根據自身優勢,定位產業優勢,依托得天獨厚的光照及土地資源加大清潔能源產業布局。特別是德令哈市成功打造國內首座規模化塔式熔鹽儲能光熱發電項目和國內首個并網投運的大型商業化槽式光熱發電項目,在光熱發電領域走在了全省前列;格爾木市以推進電力源網荷儲一體化和多能互補發展為重點,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及其配套產業,加快了新能源規模化開發的步伐。

        有“光”的地方就有希望。今天,隨著“雙碳”目標的明確,清潔、綠色、低碳已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勢所趨,海西州突出重圍,開啟了一場關于光熱發電的戰略新“布局”。

        炙手可“熱”

        ——光熱發電緣何集聚于此?

        5月的德令哈,光照耀眼!

        這里年日照在3000小時以上,年太陽總輻射量達到每平方米6618.3—7356.9兆焦之間,新能源項目建設可利用土地近4.2萬平方公里……就是在這樣的資源優勢下,德令哈孕育了光伏與光熱等清潔能源產業。

        “德令哈地處柴達木盆地東北邊緣,土地面積廣闊,日光透過率高、日照時間長、云層遮蔽率低,開發太陽能資源具有先天優勢,為此集團選擇了青海。”中廣核太陽能德令哈公司副總經理蹇釗說。

        截至目前,中廣核在德令哈光熱領域已建5萬千瓦光熱發電示范項目,同時,在這片土地繼續規劃建設200萬千瓦光熱儲一體化項目,持續擴大光熱發電規模。

        當然,海西州對于光熱發電的“吸引力”遠不止此。

        “我們企業的光熱發電主要是利用大規模定日鏡場收集太陽光能加熱熔鹽,再通過熔鹽/蒸汽換熱系統產生高溫蒸汽進入汽輪機發電,而這其中關鍵的熔鹽來自海西本地的察爾汗鹽湖。”青海中控太陽能發電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樊玉華說。

        青海中控太陽能是第一個落地海西州的光熱發電公司,從2013年7月10兆瓦塔式光熱電站并網發電,到2018年12月50兆瓦塔式熔鹽儲能光熱電站項目投產,短短5年間,在這里不僅實現了企業自主光熱發電技術的成熟運用,還最大程度釋放了項目光熱發電產能。

        產業發展講求“天時地利人和”。為了實現光熱發電產業及清潔能源產業的“倍數效應”,海西州理清產業發展脈絡,依托資源,高效復合熔鹽、儲熱新材料的研發、生產、銷售,全力做好服務企業“店小二”,特別是海西州德令哈市圍繞相關產業招強商、引大商,為中控等光熱企業開辟注冊、可研、環評等綠色通道。出臺《德令哈市產業鏈鏈長制工作方案》,謀劃儲能裝備制造等10條產業鏈,深化鏈長制招商引資模式,積極推動全產業鏈發展,不斷增強光熱產業高質量發展后勁。

        一邊是一體化、準確精細的產業規劃發展,一邊是項目契合、有投資意愿的企業,一次“雙向奔赴”的合作就此達成……

        今天,一個海西州,一條產業鏈,一輪紅日,一座鹽湖,給了世界光熱發電產業無限的可能,也給了全國光熱發電企業無法拒絕海西州的理由。

        “光”彩奪目

        ——發展活力從何而來?

        縱觀世界能源市場,清潔能源產業的發展毫不夸張地說是一部技術與理念的進階史,而青海清潔能源產業的發展是對其最好的印證。

        近年來,隨著我國天然氣、海洋能、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能源生產、利用率的不斷提升,清潔能源產業加速發展,能源結構正在持續優化發展。就太陽能資源來說,其中的光熱發電是真正具備了化石能源的類似優勢,具有低碳清潔、出力連續穩,可24小時發電、有可靠儲能、電網調節能力強等特點,可較好應對高比例新能源電力系統面臨的發電挑戰。

        但是光熱發電同樣需要技術的變革與引領,海西州作為我國光熱發電的先行者,用一個個“首次”“突破”推動了全國光熱發電產業的變革,更為清潔能源產業增添了發展活力。

        “我們企業50兆瓦的塔式熔鹽儲能光熱電站項目采用塔式太陽能發電技術路線,可實現連續24小時發電,年發電1.46億度,實現年減排二氧化碳氣體11.9萬噸,相當于年節約標準煤4.8萬噸以上,并為當地約8萬戶家庭提供綠色清潔能源。去年我們還在產能發電量1.46億千瓦時的基礎上,實現了發電量達到1.464億千瓦時的發電新紀錄。”樊玉華說。

        不要小看這“0.04”,它突破的是企業的計劃產能,突破的是目前企業的又一個運維極限,更是為整個行業提供了具有借鑒意義的光熱發電建設及運維經驗。

        “曾經企業眾多設備依賴國外進口,不僅成本高,后期維修也存在諸多難題。現在,許多核心設備如用于熱熔鹽上塔的冷鹽泵已實現國產更替,維修周期短,維修費用也降了。”樊玉華說,為了一一突破“卡脖子”難題,我們還不斷研究開發核心技術,包括塔式太陽能熱發電整體解決方案和能量效率設計;基于分布式網絡通訊的鏡場大規模聚光控制;太陽能熱電站整體系統集成及運營維護技術等多個方面。

        如今,整個電站不僅研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光熱發電技術,還實現了光熱電站關鍵裝備國產化,同時,聚光精度、光熱轉化效率等技術指標均達到國際一流水平,提升了光熱在全國太陽能領域的應用水平,降低了光熱建設成本和發電成本。

        距離青海中控不遠處,是中廣核德令哈50兆瓦槽式光熱示范項目現場,占地2.46平方公里,相當于360多個標準足球場的面積,是國家能源局批準的首批20個光熱示范項目中首個開工建設、并網投入運行的槽式光熱發電項目。

        值得稱贊的是,該項目持續開展科技創新,掌握了光熱儲能項目的標準化建設、運維流程,形成了獲得國際認證、國家認證的技術標準體系,兩項科研成果分別被認定為“國際領先、國際先進”。

        蹇釗介紹:“該項目配備了一套低成本、大容量、無污染的儲能系統,具備大容量儲能和調峰能力,可實現年等效運行3950小時,年節約標煤6萬噸,減少二氧化碳及其他有害氣體排放10萬噸,相當于植樹造林280公頃,具有較高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今天,一處瀚海,匯聚的不僅僅是光熱發電企業,更是以技術創新集聚的產業發展向心力,并以此為原點,正在將這一活力輻射全國。

        “風光”無限

        ——清潔能源發展難題何解?

        今天,擺在全國清潔能源產業發展面前的有一道不得不解的“必答題”——風光發電的波動性與間歇性。

        其實,通俗講風電、光伏都是“看天吃飯”,風大與風小、夜間與白天、晴天與陰天都是制約這兩種能源持續、穩定發電的原因。而這直接影響著大電網的穩定和阻礙著新能源大規模開發與利用。

        但在海西州格爾木市,幾經探索給出了一個較為成熟的“解決方案”。

        走進格爾木市中國綠發海西州多能互補集成優化示范工程基地,這里和德令哈市一樣布局著光熱發電場,但不同的是這里還配套了儲能電站。檢修組組長李修林穿梭在一個個集裝箱外形的大型“充電寶”間,準確記錄著儲能電站設備運行情況。

        “這里是企業的儲能電站,這些‘充電寶’不僅可以儲存不能及時上網的清潔能源,還能對大電網進行必要的調峰。”李修林說,這里是我國首批多能互補集成優化示范工程中第一個正式開工建設的多能互補科技創新項目,該示范工程采用“新能源+”模式,以光伏、光熱、風電為主要開發電源,以光熱儲能系統、蓄電池儲能電站為調節電源,建成國際領先的“風、光、熱、蓄、調、荷”于一體的多能互補、智能調度的純清潔能源綜合利用創新基地。

        從項目建設伊始,這里的一舉一動便受到整個清潔能源行業的關注。相比傳統的新能源項目,該項目并不是幾種能源形式的簡單疊加,而是通過新技術和新模式的發展,使多種能源深度融合,達到“1+1>2”的效果。

        “示范工程能有效解決用電高峰期和低谷期電力輸出不平衡問題,提高電網穩定性,提升電網對新能源的接納能力。同時,將促進新能源規模化開發和利用。”魯能新能源(集團)有限公司青海分公司檢修中心經理劉茁漢說,

        當然,新型儲能電站不只有這一種類型,隨著“源網荷儲”一體化發展,新型儲能發展迎來新機遇,展現出更加寬廣的空間。

        2021年11月27日,中廣核與青海省簽署《青海省人民政府、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深化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推動德令哈200萬千瓦光熱儲一體化項目落地。該項目的實施將在青海省海西州打造儲能、調峰實證基地,助力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建設貢獻力量。

        蹇釗說:“該項目采用光伏發電、光熱熔鹽儲能相結合的可再生能源發電技術,通過塔式聚光集熱、區域內棄風棄光余電利用,實現熔鹽熱能的高比率存儲,并經鹽水換熱裝置產生高溫蒸汽推動汽輪發電機組發電,建成投產后年上網電量可達36.5億千瓦時”。

        今天,在“雙碳”目標引領下,海西州的瀚海戈壁上光熱發電的定日鏡正在“追光逐日”,一場光熱發電的布局,開啟的不僅是太陽能資源的高效利用,更是青海全清潔能源產業的攜手同行。青海對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充滿信心。

        手記:順勢而行 追“光”奔跑

        何為塔式太陽能熱發電?通常來說,塔式太陽能熱發電就是通過多臺跟蹤太陽運動的定日鏡,將太陽輻射反射到置于高塔上的吸熱器,加熱傳導介質,進而產生蒸汽催動汽輪機發電機組產生電力。

        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郊,一座高塔矗立于湛藍的天空之下,塔下數以萬計的定日鏡組成一片“蔚藍海洋”,將熱量反射到塔頂端的儲熱槽,吸熱塔在數百攝氏度高溫下發出璀璨光芒,宛若“白晝燈塔”。

        這是青海中控太陽能發電有限公司德令哈50兆瓦塔式熔鹽光熱電站項目,也是我們此行采訪的目的地之一。該項目采用塔式太陽能熱發電技術,與其他清潔能源發電相比其最具競爭力的就是和熔鹽儲熱系統的結合,借助熔鹽儲熱系統,可以擺脫太陽光不穩定帶來的影響,向電網穩定輸送電能。

        而位于格爾木市的中國綠發海西州多能互補集成優化示范工程則突破了新能源大規模開發利用的瓶頸,實現清潔能源完全供給,為電網調峰調頻提供支撐,穩定電網輸送能力,讓“新能源+多能互補”的路子在青海越走越寬。

        多點突破、縱深推進。在光熱項目紛紛落地,整個產業呈現良好發展格局之后,海西州太陽能光熱發電項目已經從當初的示范試驗向規模化、集約化、集體化轉變,高質量發展的脈絡已越發清晰。

        追“光”而行,向“陽”而生。這是海西州將資源與科技融合發展的生動實踐,在采訪中,記者親身感受著海西州光熱產業發展的一個又一個的突破,企業在這里扎根,從這里出發,賦予了海西源源不斷的動能,助推海西奔向遠方。

        順勢而行,依托柴達木盆地豐富的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資源,海西州堅持資源優勢與產業培育融合發展、創新驅動與產業升級互促發展,加快推進新能源產業鏈供應鏈融合互促的生動探索,一批對高質量發展具有重大拉動作用的新能源示范項目逐一在海西落戶。這是海西州落實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生動實踐。

        如今的海西,已找準未來發展方向,以資源稟賦集聚發展新優勢,向外界遞上一張“金色名片”。

        未來,在“雙碳”目標的引領下,海西州還將做深、做細、做優全州清潔能源產業,狠抓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加快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讓能源優勢加快轉變為經濟優勢,昂首闊步向著高質量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奮勇前行。

      (責編:于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婷婷月色 | а√最新版在线天堂| 99热在线观看精品| 一级特级女人18毛片免费视频| 亚洲丝袜第一页| 亚洲精品tv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精品免费在线视频| 五月婷婷开心综合| 中文乱码字字幕在线第5页 | 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黑人3p| 够够了太深了h1v3| 国产日韩AV免费无码一区二区| 四虎影视www四虎免费|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一区| 久久亚洲sm情趣捆绑调教| yy一级毛片免费视频| www.色日本| 美女被免费视频网站a国产| 正在播放西川ゆい在线| 日韩AV无码精品一二三区| 天天综合视频网| 国产在线看片网站| 亚洲韩国在线一卡二卡|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伊人麻豆|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品| 中文字幕色综合久久| 51国产偷自视频区视频| 老司机免费福利午夜入口ae58| 欧美日韩国产欧美| 成人毛片18岁女人毛片免费看| 国产精品亚洲片在线观看不卡| 午夜时刻免费实验区观看| 亚洲小视频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不卡在线播放| 性欧美videos高清喷水| 第一次处破女18分钟高清| 日韩视频第二页| 在线观看一级毛片免费|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9999| 亚洲同性男gay网站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