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貧困村到鄉村振興示范村——克枯村的“綠色蝶變”
海拔2300米處,剛下過雪的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縣灞州鎮克枯村霧氣氤氳,云海縹緲。村民余祥在大棚里邊忙著照看羊肚菌,邊醞釀著新一年開民宿的想法。
2月9日,克枯村村民余祥在大棚里查看羊肚菌的長勢。新華社記者 王曦 攝
2011年離開家鄉外出工作,2018年回到家鄉的余祥,發現村里路變寬、車變多,也認準了留在村里發展“肯定有搞頭”。
克枯村位于長江上游支流岷江邊的山腰上,是羌族聚居村寨。記者日前沿盤山公路進入村中看到,李子樹枝干上掛滿雪花,山林里6棟復式獨棟木屋民宿與遠處的雪山峽谷遙相呼應,旁邊是視野開闊的網紅餐廳,沿著旅游步道前行便看到幽蘭深邃的冰瀑群。
2月9日,一場大雪后,克枯村的李子樹枝干上掛滿雪花。新華社記者 王曦 攝
然而,幾年前這里還是四川的一個省級貧困村。克枯村是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的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定點幫扶村。2018年12月,鐘毅到村里擔任第一書記。如何讓克枯村百姓持續增收成為擺在他面前的難題。
“要提高土地資源的利用率。”鐘毅想到了在李子樹下套種羊肚菌。也是這一年,余祥回到村里,“反正只需要出地,其他都不用管,還有林草專家來指導,干脆試一試。”他拿出兩畝地開始試種。結果第一年收獲1200斤羊肚菌,分鮮菇和干菇售賣后,算下來純收入有6萬多元。
如今,克枯村和帶動的周邊鄉村共種植羊肚菌50多畝。擴大種植面積后,余祥去年僅鮮菇有約30萬元的收入。“干菇先留著,等價格好點了再賣。”他盤算著。
2月9日,來自成都的游客在克枯村的冰瀑下玩雪。新華社記者 王曦 攝
但鐘毅想得更多。克枯村有森林、冰瀑、高山杜鵑、高山草甸等豐富的自然資源,怎么把這些資源利用起來?這個事兒他和克枯村黨支部書記耿玉洪想到了一起。
“周邊把旅游搞得風生水起,我們缺少發展旅游的理念和門路也只能干著急。”耿玉洪說。
2021年,四川省林草局生態旅游發展中心的專家來到村上實地調研,他們認為克枯村有著發展生態旅游產業良好的資源條件,且在成都2小時經濟圈內,市場前景不錯。
2月9日,鐘毅在小木屋內的溫泉浴池旁試水溫。新華社記者 王曦 攝
“我們出資50萬元支持編制克枯村鄉村生態旅游規劃策劃方案(2021-2025),分三期實施。”鐘毅說。
規劃有了,鐘毅又忙著整合資金、爭取項目,常常和耿玉洪一起工作到凌晨兩三點。旅游通道、停車場、觀景平臺、游步道……一個個項目先后完工。為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村上還從成都引進第三方運營公司。
村民達樹康在縣城買了房,村里的老宅基本處于閑置狀態,每年只在農忙時節回村上住幾天。看著村里發展旅游,他也想回來開民宿但苦于沒資金。在村兩委的動員下,達樹康把房子以每年1.8萬元租給村里,由第三方公司重新裝修成煥然一新的羌式樓房,并已在春節期間試營業。
這是2月9日在克枯村拍攝的村里打造的小木屋。新華社記者 王曦 攝
試運營期間,慕名到克枯村的游客每天有一兩千人。“已經打造出來的6棟小木屋和4套民宿遠遠不夠用。”鐘毅說,最近,克枯村還被評為“2022年度四川省鄉村振興示范村”,當年村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萬元。
春節期間,余祥特意到冰瀑那轉了一圈,眾多游客讓售賣土特產的村民們腰包鼓起來。有游客告訴他,克枯村的冰瀑和森林木屋在網上很火,他們特意來“打卡”。
“回鄉發展這一步算是走對了!”余祥對克枯村的未來信心十足,“今年我也把家里的房子改造出來開民宿。”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四川省阿壩州:產業更興 家園更美 鄉村更優
強產業,是阿壩州推進鄉村發展的著力點之一。近年,阿壩州堅定不移抓增收、抓示范、抓治理,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詳細] -
四川省九寨溝縣的鄉村振興路
近日,記者深入川西北藏寨羌鄉蹲點調研,了解九寨溝縣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進展和成效。[詳細] -
四川壤塘:美麗小山村 處處是產業
近日,記者來到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壤塘縣的蒲西鄉,看到這里的村子充分利用本地資源,發展起各自的特色產業,找到一條適合本地發展的致富路。[詳細] -
四川省阿壩州“抓點示范”推進鄉村振興
今年初,阿壩制定出臺《阿壩州“三家園”工程建設實施方案》,提出建設一批生態美麗、和諧幸福、富裕小康“三家園”鄉村,探索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取得實效。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