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援青干部“金色世界”掛職記:一片“丹”心在高原
圖為范丹(左)下基層進行考察。 德令哈融媒體中心 供圖
3年前,來自杭州的援青干部范丹開始了與德令哈的不解之緣。
“新鮮、忙碌、緊張、激情”3年時光,現任青海省德令哈市委常委、副市長范丹是這樣總結的,“這3年就像一首鏗鏘有力的進行曲,讓我深深地沉醉其中。”
“德令哈”是蒙古語,意為“金色的世界”,地處“聚寶盆”青海柴達木盆地,是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
范丹介紹,在德令哈,高海拔帶來的身體不適,讓他對常年扎根高原的德令哈同事們油然而生敬意,為了更好更快適應并融入本地工作生活,他收斂內心的恐慌,汲取其他援青同事們的經驗,總結出自己“先動腦,多動嘴,勤跑腿”的高原工作方式。
圖為范丹(左一)在當地進行花卉種植產業指導。德令哈融媒體中心 供圖
三年來,范丹按照這種方式,將援青工作有效地融入德令哈當地發展的方方面面,援青工作成為德令哈市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強有力支撐,當地干部群眾對浙江援青工作也有了切身的體會和感受,并將援青資源當成德令哈本地發展的同盟軍和有生力量,所實施的浙江援青項目連續三年被國家發改委評定為優秀,受到兩地黨委政府和民眾的認可。
同時,范丹積極嘗試突破傳統的招商引資推介會、產品展銷會、互聯網平臺對接活動等模式,將對口支援平臺前移到浙江,在杭州搭建大美青海·柴達木會客廳,相比較扶貧館這種“企業—政府—企業”的政府主導模式,會客廳充分依托市場資源,搭建企業—企業的市場化模式。經過一年來的運營,會客廳已經建立了文旅合作、商貿合作、產業合作三個方面的合作伙伴群,匯集了浙江鴻藝集團、浙商資產、浙報集團、中國電建江西公司、浙江運達風電等一批有實力的涉及文旅、消費和產業的合作伙伴。目前,會客廳通過試運行,已經有了青貨出青的展銷平臺、青旅合作的前沿窗口、青商回歸的重要渠道的雛形。
“我來自杭州市上城區,一個全國行政區劃面積最小的純城區,面對資源少、空間小的制約,我們不斷謀求突破創新。柴達木盆地作為支撐國家長期可持續發展的資源聚寶盆,是世界鹽湖產業基地、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和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來到德令哈,雖然沒有相應的困難,但我深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對口支援工作將面臨更高的要求和更嚴峻的挑戰。為此,跟其他援青干部一樣,我在兩地共贏上竭盡全力地去探索、去嘗試、去謀劃。”范丹說。
為助力德令哈市提升教學質量,范丹積極協助德令哈市教育局與杭州市教育局的溝通交流,促成德令哈市15所中小學、2所幼兒園與杭州市17家重點中小學達成“一對一”援助模式,用智慧助力德令哈教育事業發展。同時,建成濱河路幼兒園并投入使用,讓海西州最大的安置小區——甘南新村2600戶群眾能夠在家門口享受到學前教育服務。
“對口支援是一項國家戰略,有幸參與其中,本身就是一種無上光榮。高原的一千零一夜,有太多的感觸,有沉甸甸的收獲。”范丹說,三年的高原生活,讓他收獲良多,他始終認為“掛職也是任職”,除了做好對口支援工作以外,還將自己當成海西州德令哈市的本地干部,認認真真地履行好分管職責,在分管工作中交流著杭州的經驗做法,體會著高原工作的難能可貴。
范丹表示,“在這個重要平臺上,我盡心盡力地做好自己本職工作,在平凡中見真章,于無聲處聽驚雷,但愿在浙青兩地未來的協同發展共同富裕的偉大事業中,也能匯集著我的一點一滴。”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援青干部劉云軍:一片仁心濟江源
即使是在援建結束之際,劉云軍仍忘不了對玉樹人民的真情留戀,時時刻刻以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醫者的仁愛之心,執著堅守,為玉樹群眾就醫問診繼續操勞。[詳細] -
援青十年 茉莉花開情滿幸福高原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奮斗的起點。”正如記者在青海看到的這句話一樣,當地群眾脫貧摘帽后的幸福生活畫卷,蘇青兩地正攜手繪就。 [詳細] -
江蘇對口援青10年繪出美麗畫卷 青海湖畔見證一家親
自2010年江蘇對口支援青海工作啟動實施以來,在蘇青兩地共同努力下,青海省海南州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經濟社會發展釋放強勁動力,“蘇青一家親”的觀念越來越深入人心。[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