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洛這十年丨黃河源頭“靚”出生態成績單
“草原、森林、水源生態系統得到有效改善,生物多樣性加快恢復,野生動物種群數量明顯增多。”24日,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委副書記、州長葉萬彬在“青海這十年”果洛州專場新聞發布會上介紹,十年來,果洛州堅持生態立州戰略,有力推進生態保護治理,全州生態環境持續好轉。
“青海這十年”果洛州專場新聞發布會現場。新華社記者 解統強 攝
果洛州地處三江源核心區,是中國乃至亞洲重要的生態屏障和水源涵養區,也是世界上高海拔生物多樣性最為集中的地區之一。
果洛州境內的阿尼瑪卿雪山。新華社記者 劉金海 攝
葉萬彬介紹,十年來,果洛州生態保護建設工程扎實推進、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成效顯著,完成總投資28.58億元的三江源生態保護建設一期和二期工程等重大生態保護治理項目,工程質量和效益評估連續七年位列青海省第一,累計治理草原退化面積(含黑土灘)3495.64萬畝、治理荒漠化面積138.48萬畝,黃河出境斷面水質始終保持在Ⅰ類。 “十年累計投資3.46億元,實施人工造林9.495萬畝、封山育林187萬畝、森林撫育13.2萬畝、義務植樹6.8萬株、城鎮綠化0.5萬畝,國土綠化取得歷史性突破。”葉萬彬說。
瑪多縣境內的湖泊。新華社記者 吳剛 攝
“果洛州投資11.1億元,治理黑土灘(坡)面積422.84萬畝,天然草原綜合植被蓋度由2011年的54.33%提高至2021年的62%。”果洛州林草局副局長才讓尼瑪說,這十年來,果洛州構建州縣鄉村社、施工單位、監督部門環環相扣的‘責任鏈’,分工協作、共同發力,扎實有序推進退化草地綜合治理工作,草原退化現象得到遏制,草原生態功能得到恢復和提升。
果洛州瑪多縣瑪查理鎮噶丹村,生態管護員在村子周邊的草原上撿拾垃圾。(資料照片)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據了解,十年來,果洛州生態文明制度體系逐步健全,全面完成三江源國家公園黃河源園區體制試點工作,全州91.39%的天然草原劃定為基本草原,累計發放生態獎補資金42.88億元,152060名農牧民群眾受益,在青海率先探索推行林草長制試點工作,深入推進河湖長制,全州生態管護公益性崗位人員達10717人,人均年工資收入達2.16萬余元,實現了生態保護與牧民增收的雙贏目標。
果洛州瑪沁縣境內。新華網 宋忠勇 攝
“下一步,果洛州將推進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聚焦‘六個現代化新青海’目標任務和‘八個堅定不移’工作路徑,奮力譜寫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新高地的果洛篇章。”葉萬彬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青海省班瑪縣多措并舉推動民生保障穩步前行
嚴格執行“先住院后結算”“六減”政策,實施“一站式服務”,建立健全城鄉居民健康檔案,落實健康扶貧救助資金,扎實開展地方病防治工作,轄區內全民篩查、篩查覆蓋率達到100%。[詳細] -
青海省果洛州:肩扛“源頭責任” 構筑江源生態安全屏障
果洛州牢記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將“源頭責任”扛在肩不放松,完成黑土灘治理5.8萬多公頃、退化草地改良8.7萬多公頃等一系列三江源生態保護和修復任務,使得當地草地植被綜合覆蓋度達到62%。[詳細] -
青海果洛境內黃河、長江流域水質達標率100%
2021年,果洛境內黃河、長江流域地表水Ⅱ類水質達標率100%。[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