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果洛:肩扛“源頭責任” 構筑三江源生態安全屏障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地處三江源核心區,是中國乃至亞洲重要的生態屏障和水源涵養區,也是世界上高海拔生物多樣性最為集中的地區之一。近年來,果洛州始終把國土綠化作為國家公園示范省建設的重要依托,肩扛“源頭責任”,動員全州各族干部群眾積極投身國土綠化行動,在奮力打造生態文明和綠色發展新高地新征程中取得了顯著成效。
“2021年,果洛州肩負起維護國家生態安全屏障、保護三江源、保護‘中華水塔’的使命和重任,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統治理,組織實施投資13.24億元的三江源生態保護建設、退牧還草、重度退化草原治理、天然林保護等重點生態工程,669萬畝天然林和836萬畝公益林得到保護。”果洛州委副書記、州長葉萬彬在近期召開的青海省國土綠化動員大會上說。
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縣的年保玉則國家地質公園一角(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葉萬彬介紹,在保護三江源筑牢生態安全屏障方面,果洛州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認真總結“草長制”推行經驗,全面推行林草長制,為國土綠化行動保駕護航。落實州級林草長6名、縣級林草長30名、鄉級林草長88名、村級林草長343名及社級林草長610名,林草資源管理“五級”責任體系已經成型運轉。推廣“瑪沁十化黨建+林草長制”“班瑪經驗+林草長制”等本地化管理模式,不斷激發國土綠化行動的動力與活力。
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瑪縣境內拍攝的瑪可河(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深入貫徹科學綠化要求,按照城鄉統籌、協調發展和鄉村振興戰略、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部署,以創建森林城鎮、森林鄉村為載體,把國土綠化納入城鎮建設和整體規劃中,合理分配綠化資源。充分利用城鄉廢棄地、撂荒地、邊角地等見縫插綠、立體綠化,積極拓展綠化空間,做到應綠盡綠。圍繞國家公園示范省建設要求和持續鞏固國土綠化成果需要,將“五地”(林地、草地、濕地、自然保護地、野生動物棲息地)全部納入依法治理管理體系,嚴格征占用審核審批,落實草畜平衡、禁牧休牧制度。
在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的三江源國家公園黃河源園區內,數只黑頸鶴在此棲息覓食。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堅持多渠道、全方位宣傳開展國土綠化,不斷提升廣大農牧民群眾綠色發展的價值觀和生態觀。連續四年開展全民義務植樹活動,3萬余名干部群眾參加義務植樹活動,栽植適宜樹種藏柳、青海云杉、青楊苗木12.52萬余株。2021年完成國土綠化建設24.4萬畝,完成計劃任務的128%。發展吸納10717名牧民群眾為生態管護員,參與投入林草生態保護建設,牧民生態管護收入占比由10%提高至20%以上。
同時,結合實際制發《果洛州草原生態保護修復綜合治理三年行動計劃》,累計投資7.6億元,完成黑土灘治理88萬畝、黑土坡治理8萬畝、退化草地改良130萬畝、有害生物防治1156.2萬畝,全州草地植被綜合覆蓋度達到62%,草地退化、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得到有效遏制,水土保持功能得到持續提升。
無人機拍攝的阿尼瑪卿雪山。(資料圖)新華社記者 吳剛 攝
“下一步,果洛州將進一步強化生態系統修復治理,推進三江源生態保護與修復和橫斷山區水源涵養與生物多樣性保護工程,啟動阿尼瑪卿山脈水源涵養與草原生態保護修復,提高草原植被綜合覆蓋度,構筑起三江源生態安全屏障。”葉萬彬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青海省達日縣草原生態修復治理93萬畝 退化有效遏制
過去一年,我們深入開展草原生態保護修復綜合治理三年行動,總投資2.6億元實施生態治理類項目24項,完成草原生態修復治理93萬畝,草地退化趨勢有效遏制。[詳細] -
青海省果洛州:牧民生態管護收入占比提高至20%
2021年,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牧民生態管護收入占比由10%提高至20%以上,已成為一支不上班有收入的“國家工作人員”生態保護隊伍,實現了資源保護、群眾增收的“雙贏”目標。[詳細] -
三江源腹地黃河出境水質始終保持在Ⅰ類
記者17日從青海省果洛州生態環境局獲悉,統計監測顯示,截至“十三五”末,地處三江源腹地的果洛黃河出境水質始終保持在Ⅰ類。[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