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果洛州:牧民生態管護收入占比提高至20%
圖為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境內的黃河。李江寧 攝
24日,記者從2022年青海省林業和草原工作會議上了解到,2021年,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牧民生態管護收入占比由10%提高至20%以上,已成為一支不上班有收入的“國家工作人員”生態保護隊伍,實現了資源保護、群眾增收的“雙贏”目標。
據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介紹,2021年,該州積極構建“林有人護、草有人管、火有人防、責有人擔”的網格化管理格局,發展吸納10717名當地牧民為生態管護員,參與投入草原生態保護建設。同時,多渠道、全方位宣傳草原生態功能、草原資源用途、草原生物多樣性等科普知識,廣大牧民群眾綠色發展的價值觀和生態觀得到進一步提升。
2021年,果洛藏族自治州結合實際制發《果洛州草原生態保護修復綜合治理三年行動計劃》,累計投資7.6億元,完成黑土灘治理88萬畝,黑土坡治理8萬畝,退化草地改良130萬畝,有害生物防治1156.2萬畝。草地退化、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得到有效遏制,水土保持功能得到持續提升,全州草地綜合植被蓋度達到62%。
此外,果洛藏族自治州2021年對全州226個監測點和672個樣方從總蓋度、植物平均高度、樣方內植物分別蓋度及鮮草產量“四項數據”進行動態監測評價,在項目建設質量、技術規范執行等方面提供科技支撐。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三江源腹地黃河出境水質始終保持在Ⅰ類
記者17日從青海省果洛州生態環境局獲悉,統計監測顯示,截至“十三五”末,地處三江源腹地的果洛黃河出境水質始終保持在Ⅰ類。[詳細] -
探尋三江源頭草原保護修復的“達日樣板”
圍繞著穿境而過的黃河,達日縣下大氣力進行大保護、大治理,走出了一條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路子。[詳細] -
生態畜牧產業鏈,讓牧民致富的腳步加速邁進
從2017年開始,在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縣江千鄉的協隆村,牧民們的目光聚集在腳下的這片草場,這里海拔4000米,畜牧產業發達,牧民們靠著養殖牦牛實現了致富。[詳細] -
黃河源頭的 “富民故事”
如今,在黃河源頭,草地生態畜牧業之路越來越寬,實現了生態、生活、生產的共贏,也讓果洛當地牧民群眾找到了致富的途徑。[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