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醫生傳承藏醫三十載 守護一方百姓健康
“藏醫有3000年歷史,可很多漢族人對藏醫不是很了解,來看病的95%左右都是藏族民眾。”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縣藏醫院副院長看照加說,與中醫的“望、聞、問、切”相似,藏醫也有“望、問”過程。
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縣藏醫院副院長看照加近30年的從醫工作,堅持中藏醫特色優勢相結合診療方法。 張婧 攝
地處甘、青、川三省交界處的碌曲縣是一個純牧業縣,全縣人口3萬余人,其中藏族占80%以上,藏醫院在保障藏族民眾健康方面發揮著很大作用。藏醫認為,不同季節會有不同的疾病發生,不同的藥材應在不同季節采摘。
看照加近30年的從醫工作,堅持中藏醫特色優勢相結合的診療方法。他說,看病或治療,通常要挑特別的時間,這可能是藏醫和中醫的區別之一。很多藏藥是生長在高原區域的藥材,有些來自動物,甚至礦物。放血、擦涂、金針等獨特的藏醫治療手段,為藏醫添上幾分神秘色彩。
圖為看照加手把手帶徒弟加老(左一)進行拔罐療法。 張婧 攝
世世代代生活在高原的藏族民眾,在與自然和各種疾病斗爭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藏醫藥學體系。傳統藏醫藥學得到發揚光大,開創了藏醫藥教育、醫療、科研、學術及生產全面發展的階段。2008年,“甘南藏醫藥”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碌曲縣藏醫院成為該項目唯一保護單位。
回憶結緣藏醫的故事時,看照加認為他深受家傳影響,“小時候,舅舅給人看病,上山采藥,再磨成粉,我就是他身邊的小跟班……”20世紀90年代初,他便在當時的甘肅中醫學院藏醫系學習,該校現已更名為甘肅中醫藥大學。
工作的同時,看照加堅持對專業知識深入學習,他曾多次到空軍蘭州醫院和甘肅省腫瘤醫院進修,陸續發表20多篇專業論文,并在認真學習和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不斷研究突破,撰寫《藏醫古籍薈萃珍寶串珠》《藏醫論文集丁香帷幕》《藏醫論文集要利樂珠寶》等著作。多次參加民間傳統醫學特色療法學術研討會,為推動甘南藏醫事業發展做出貢獻。
當然,互聯網的普及和旅游業的發展也促進了藏醫藥學的傳播,但看照加還是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藏醫被越來越多的人所了解和接受。于是,從2004年開始,他就手把手教學,通過下鄉代教培訓,以及多地中心醫院交流開設藏藥治療科等方式,培養更多的藏醫藥學大夫,現年35歲的加老就是其中一位。
加老有過鄉鎮衛生院的工作經歷,后來到碌曲縣藏醫院的制劑室工作時,他才開始系統接觸藏藥鑒別、炮制和配料等,但加老不滿足于自己所掌握的藏醫學知識。于是,他在2016年以碩士研究生的身份到甘肅中醫藥大學再次深造,并以中藏醫針刺穴位的比較研究為學習方向。
積累了一定理論知識儲備的加老,畢業后回到看照加老師的身邊,坐門診、收治住院病人、下醫囑、寫病歷……遇上不懂的問題再請教師父,他期望通過自己努力,將藏醫學知識得以傳承,并借助現已成熟的中醫學術體系,中藏醫結合推廣藏醫學的普及范圍,服務人類健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甘肅甘南藏醫藥年服務診療50萬人次 已研發千余種藏藥制劑
基于特有的綠色藥用資源和顯著獨特療效,該地持續探索藏西醫結合之路,服務領域進一步拓展。目前,當地州、縣兩級藏醫院年診療近50萬人次。[詳細] -
甘肅省甘南州發展藏醫藥特色診療惠民生
近年來,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大力發展藏醫藥特色診療服務,構建完善藏醫醫療服務網絡,形成科學規范系統的診斷治療標準。[詳細] -
甘肅推藏藥方助力抗疫 冀“飛入尋常百姓家”共分享
隨著科技發展,藏醫藥逐步跟上了現代醫藥研究的步伐,藏醫藥由于特殊的地理環境在消化、呼吸、心腦血管領域形成了自己的優勢病種和特色專科。[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