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推藏藥方助力抗疫 冀“飛入尋常百姓家”共分享
抗疫“甘肅方劑”中的藏藥方藥品流感丸。(資料圖) 丁思 攝
繼西藏、青海之后,甘肅也于近日發布藏藥防治方案助力抗疫,讓藏藥走進更多人視野。甘肅省夏河縣藏醫醫院院長、藏醫主任醫師桑老接受記者采訪表示,“搶救、繼承、發展藏醫藥文化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擴大藏醫服務面,讓不分民族、不分地域的民眾享受優秀傳統文化防病治病的恩惠,讓藏醫藥‘飛入尋常百姓家’是我們所追求和希望的,也是時代所賦予的責任與使命。”
甘肅省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的《關于在全省推廣使用新冠肺炎防治中醫藥系列方的通知》提及,“甘肅方劑”主要分為預防方、治療方、康復方、藏藥方四類,可分別針對普通人群、密切接觸者、輕癥型患者、重癥型患者等實施不同藥物。藏藥也進入到一線防疫治療中。
該省衛健委負責中醫的工作人員介紹稱,藏醫藥作為中國傳統醫學的瑰寶,具有悠久的歷史和完善的理論體系。經過多年的傳播與推廣,藏醫藥使用不僅局限于甘肅甘南州、天祝縣等地區,也在其它醫療機構推廣使用。“甘肅方劑”中提到的流感丸、仁青芒覺等已在國內十余個省區推廣使用。
桑老說,此次“甘肅方劑”藏藥方中的催湯顆粒,藏藥音譯為“赤湯”,是藏醫傳統湯劑(煎服)之一,具有清熱解表,止咳止痛的功效,臨床上常用于流行性感冒。流感丸,系藏藥“羅君瑪”的現代藥品名,一般為丸劑,是藏醫傳統經典方劑之一,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流行性感冒,或有流清鼻涕、頭痛咳嗽、周身酸痛、炎癥發燒等癥狀的疾病。仁青芒覺,為藏語音譯,即“珍寶多味丸”之意,是藏藥傳統名貴經典方劑之一,是治療急慢性腸炎、胃炎和胃潰瘍等消化系統及疑難疾病的首選藏藥之一,更是治療各種“毒癥”之首選。
桑老說,藏藥防治疫病的用藥原則與其它藏藥一樣,它的臨床應用必須在藏醫藥基礎理論指導下,結合患者性格、年齡、域境、體質、個人習慣以及疾病的性質、部位、輕重緩急等個體差異進行辨證施治,而且根據病程變化,隨時加減或改變用藥,同時選擇相應的劑型也非常關鍵。
甘肅省中醫院藥學部中藥房,藥師清點馳援武漢的“甘肅方劑”中的中藥顆粒。(資料圖)甘肅省中醫院供圖
據了解,“甘肅方劑”不僅用于本地居民,當地官方還于2月16日通過空運,運往武漢首批中藥預防方2688劑、中藥治療方1040劑和藏藥顆粒劑14400袋、藏藥成藥640盒;18日,甘肅再次調配中藥預防方2995劑、中醫治療方1500劑、藏藥顆粒劑14600袋、藏藥成藥640盒。
無獨有偶,針對此次疫情防治,西藏、青海、甘肅藏醫專家凝集智慧建言獻策,提供藏醫解決方案。在西藏、青海、甘肅三地發布藏藥防治方案中,奇正藏藥的流感丸、清肺止咳丸、十二味翼首草(散)、達斯瑪寶丸、仁青芒覺膠囊、催湯顆粒等多個品種在指導用藥中。
桑老還說,藏醫藥不僅“以藥物治病”,還有“以起居治病”“以飲食治病”“以手法治病”等。其理論之系統完整,醫籍驗方之浩繁,各科分類之寬泛,并不亞于中醫藥學。但與此同時,藏藥在更大范圍的使用,也面臨很多現實問題,比如高端人才緊缺、藥材資源匱乏,藥品批號的申請,以及文化差異所導致的知曉率低下等。
甘肅省衛健委負責中醫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隨著科技發展,藏醫藥逐步跟上了現代醫藥研究的步伐,藏醫藥由于特殊的地理環境在消化、呼吸、心腦血管領域形成了自己的優勢病種和特色專科。近年來從資源研究、質量標準、制劑工藝、藥理藥效、作用機理,以及臨床研究方面吸引眾多科學家的關注,研究成果逐步凸顯,臨床療效得到現代醫學檢驗,相信隨著循證證據的不斷豐富和研究深入,藏醫藥一定會顯示出特有的價值,解決更多人的病患,讓更多的人熟知和喜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青海省充分發揮中藏醫藥優勢應對疫情
“目前青海省18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中,17例使用了中醫藥治療,中藏醫藥在新冠肺炎醫療救治中發揮了積極作用。”青海省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局長黃立成說。[詳細] -
青海千年藏醫藥守正創新 見證變與不變
建立藏醫醫療質量控制中心、挖掘名老中藏醫學術思想、中藏醫館建設項目全覆蓋、藏藥制劑現代與傳統設備并存……青海藏醫藥從業者在守正與創新中,見證著傳承了千年的藏醫藥的變與不變。[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