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天路”青藏聯網工程沿線凍土層十年來保持穩定
圖為“電力天路”青藏聯網工程運維人員檢查凍土區段鐵塔下方導熱棒。謝莉蓉 攝
記者25日從國網青海檢修公司獲悉,日前,在“電力天路”青藏聯網工程年檢期間,國網青海檢修公司運維人員完成凍土區段輸電線路鐵塔數據測量和凍土層監測工作。觀測數據顯示,輸電線路測量數據均在正常范圍內,未受青海瑪多地震影響,工程投運十年來,沿線地下凍土層總體保持穩定。
被譽為“電力天路”的青藏聯網工程柴拉直流輸電線路是界上海拔最高、穿越凍土里程最長、高寒地區建設規模最大的直流輸電工程,途經青藏高原大片連續多年凍土及季節性凍土地帶長達565公里,凍土區域共有鐵塔1207基,占鐵塔總量的51%。凍土具有冬季凍脹和夏季融沉的特性,容易造成線路鐵塔基礎鼓脹或沉陷,威脅輸電線路安全穩定運行。
圖為“電力天路”青藏聯網工程運維人員觀測線路基礎沉降情況。李杰 攝
據介紹,青藏高原凍土具有熱穩定性差、變暖反應敏感、水熱活動強烈等特性。凍土層穩定是青藏直流線路長期穩定運行的基礎,為保障青藏兩省區電力能源可靠穩定輸送,國網青海檢修公司在每年春夏季交替、秋冬季交替及7至8月溫度最高時節,對凍土地區鐵塔開展3次基礎沉降觀測及桿塔傾斜測量,將測量結果與原始數據對比分析,掌握輸電線路地基情況,防止因地基變化造成鐵塔基礎下沉、位移、鐵塔傾斜、主材變形等問題。
針對凍土凍脹融沉的問題,工程在設計和建設過程中,在凍土區段鐵塔地基進行特殊處理,并在鐵塔下方安裝導熱棒,最大程度降低凍脹、融沉對基礎穩定性的影響,進而保障了青藏聯網工程的整體穩定。
“隨著近年來全球氣候變暖,青藏高原氣溫升高、降水量增加,多年凍土可能會發生退化,因此,十年間,我們持續開展凍土基礎監測和穩定性研究,不斷加強線路凍土基礎監測,形成了凍土區域鐵塔測量數據庫,并對導熱棒的運行有效性進行研究和分析,確保其有效將地下的熱量單向傳導給空氣,使凍土持續保持穩定。長期的觀測數據表明,目前工程沿線凍土基礎保持穩定,未發現基礎明顯沉降、桿塔傾斜等變化,線路運行安全穩定。”國網青海檢修公司運維檢修部副主任郭培恒介紹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電力天路”青藏聯網工程第十次年檢啟動
13日,“電力天路”青藏聯網工程±400千伏柴拉直流系統第十次年度檢修工作全面啟動,國網青海檢修公司350余名檢修人員已分赴各作業點投入年檢任務,檢修工作量和參檢人數均為歷年來最多。[詳細] -
青海電力人:挑戰生命極限 守護“電力天路”
5月25日,在位于海拔4700多米的五道梁地區,青藏聯網工程±400千伏柴拉直流輸電線路640號塔,檢修人員完成最后一基塔的檢修任務,至此,2020年度青藏聯網工程年檢青海段線路部分全面按期完成。[詳細] -
海拔5000米,青藏聯網工程首次高空走線巡檢
為保障青藏兩省區電力能源可靠穩定輸送,國網青海電力每年都要對青藏聯網工程開展一次年度集中檢修,對輸變電系統進行全方位“體檢”和“診治”。今年5月10日起,該工程迎來第9次年檢,計劃為期16天。[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