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 > 新聞 > 涉藏動態

      甘肅省天??h70年嬗變之路

      任衛東 王博 白麗萍 何問 朱藝琳 發布時間:2020-08-17 11:09:00來源: 經濟參考報

        微風吹過,美麗的格?;ㄕ跔N爛的陽光下盡情綻放。2020年甘肅天祝藏族自治縣成立70周年。8月1日,一場盛大的慶祝大會在這里舉行,人們身穿節日盛裝,載歌載舞,迎接美好的未來……

        天祝,藏語稱華銳,意為英雄之地,地處祁連山東端,素有河西走廊“門戶”之稱。成立于1950年的天祝藏族自治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第一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地區。70年滄桑巨變,從建縣之初沒有一條柏油馬路,到骨干路網連通鄉鎮、鄉村道路硬化到戶,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從落后的純農牧業經濟,到文化旅游、現代農業、生態工業蓬勃興起,綜合經濟實力大幅躍升,地區生產總值1990年突破億元大關,2005年突破10億元,2019年達到45.75億元,是改革開放初的171倍。

        8月2日,天祝藏族自治縣松山鎮大溝興農種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文玉廷在地里查看藜麥生長情況。陳斌 攝

        自二十世紀80年代,天??h被列入國家“三西”農業建設扶持縣以來,一代又一代的天祝各族干部群眾與自然抗爭,向貧困宣戰,譜寫了一曲又一曲治山治水、治貧致富的扶貧壯歌。30多年彈指一揮,今年2月,甘肅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縣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歷史性地擺脫了絕對貧困。

        從“山頭”到“城邊” 藏鄉徹底摘掉貧困帽

        孩子上學遠,老人看病難,一年洗澡的次數一個巴掌數得過來。幾間土坯房蒼老破敗,屋外下大雨,屋里就下小雨。一年到頭種地、打工,收入還不夠一家6口吃喝。這樣窮困的生活,藏族群眾劉丁漢沒想過能奇跡般地改變。

        天??h位于祁連山東端,縣域多山地,土地薄瘠,群眾收入不濟。早在二十世紀80年代,當地就鼓勵引導高寒、干旱山區的貧困群眾投親靠友,搬遷到更適宜居住發展的地方。劉丁漢也想搬,但走出去談何容易。

        2016年,劉丁漢一家從朵什鎮石溝村搬到了距縣城20余公里的松山鎮德吉新村。這是當地規模較大的易地搬遷集中安置區之一。遠遠望去,赭石紅色點綴的連片白色藏式民居格外醒目。全縣8個鄉鎮的894戶3900多名群眾搬遷至此,安家落戶。

        從山林草原遷至城郊平灘,劉丁漢仍然保留著煮食奶茶的習慣,但炊具已換成燃氣爐。德吉新村里學校、衛生室、文化廣場一應俱全,劉丁漢過上了過去“不敢想”的生活。

        這幾年,天祝縣整合資金、集中力量實施了半個世紀來全縣最大規模的易地搬遷工程,累計建成76個安置點,搬遷移民6.45萬人,占全縣總人口的1/4。

        天祝縣委書記李鵬說,搬出深山,水電路房訊等基礎條件改善,基本公共服務問題得到解決,天旱成災、天澇亦災,山貨出不去、外商進不來,點燈靠煤油、交通靠牛馬的歷史一去不復返了。群眾的發展站在了更高的起點上。

        70年來,天祝藏族自治縣抓脫貧、興教育、保民生。全縣累計減少貧困人口1.43萬戶5.46萬人,貧困發生率下降至0.07%,貧困村退出率100%。2020年2月經甘肅省政府批準,天祝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徹底結束了“一方水土不能養活一方人”的歷史。

        種養循環 綠色發展 藏鄉再掀“產業革命”

        溫濕度傳感器傳導調控、架式無土栽培……在天祝縣華藏寺鎮群眾李學章的物聯網智能溫室里,記者好奇地聽李學章說“農經”。哪個品種草莓鮮食口感好,哪個品種更適合點綴蛋糕,李學章如數家珍。

        從蔬菜到水果,從露地到大棚,李學章都嘗試過。“什么掙錢就種什么?!崩顚W章的草莓種植如今年收入超過30萬元,還帶動周邊24戶貧困戶在內的110多名群眾一道“奔富”。

        天??h經濟作物技術推廣站站長盧耀忠說,在天祝,作物演進經過了漫長的歷程。過去以種植油菜籽、青稞、馬鈴薯等傳統作物為主。二十世紀90年代開始,當地立足海拔高、氣候冷涼、病蟲害少、無污染的優勢,引種當歸、黨參等數十種中藥材。2000年前后,當地開始陸續種植高原夏菜、特色果蔬,還引入了溫室大棚等現代種植技術。如今全縣特色作物種植面積超60萬畝。

        不斷“進化”的作物和持續演進的技術種鼓了群眾的“錢袋子”。如今,以綠色、循環理念為引領的“新產業革命”悄然興起,傳統種養業的組織形式再度革新,形成牛、羊、菜、藜麥、食用菌、中藥材等特色產業,建成配套標準化養殖示范場170個。

        在天??h打柴溝鎮,記者目睹了現代循環養殖產業園的繁忙景象:一邊,工人們挑揀雞蛋、打包、裝箱、裝車運輸,井然有序;另一邊,有機肥料、蛋殼等供給當地飼料廠、蔬菜基地,本地消化,種養形成循環。

        天??h打柴溝鎮鎮長張永堂介紹,產業園里三成員工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園區流轉土地的費用還能增加貧困戶的租金收益。

        喚醒綠水青山的綠色新興產業也在展現蓬勃生機。胡萬良的家就在祁連山腳下的甘肅天祝藏族自治縣周家窯村,他家馬場里成群的馬兒正在低頭覓食。

        天??h是古絲綢之路進入雪域高原的重要驛站。這里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沛,草原豐茂。得天獨厚的地理資源哺育出獨特的名馬——岔口驛馬。岔口驛馬善走對側步、騎乘平穩、步速快,是我國稀有的名馬良種資源。

        1988年,胡萬良開始接觸養馬行業?;叵胱畛?,他還是忍不住嘆氣:“以前窮,家里只種著小麥和油菜,吃飽飯都成問題。家里就一兩匹馬,可不敢賣,也賣不出什么價錢?!?/p>

        2012年,天祝縣大力扶持發展養殖業?!安畼贰焙f良動了“相馬”的心思。借助縣委、縣政府的支持,胡萬良一咬牙,自籌資金50萬元,又從縣上貸款30萬元,建起了養馬場。憑借著幾十年的養馬經驗,胡萬良的岔口驛馬遠銷新疆、青海、四川等地。2012年,胡萬良的養馬場已有三四十匹岔口驛馬,而今年的馬匹數量比初建馬場時翻了一倍不止。

        在他的帶動下,縣里的養馬散戶擰成一股繩,發展壯大成“伯樂”隊伍,“養殖小規模”變成“銷售大產業”?,F在,天??h建有3個岔口驛馬保種場,有20多家保種戶,全縣岔口驛馬有5000多匹。通過育馬、馴馬、售馬,很多牧民實現脫貧,奔向好日子。

        錯峰銷售 主動創新 藏鄉感受市場“脈動”

        基礎條件改善、生產秩序變遷,天祝群眾的發展越來越有“底氣”,觀念也在換代升級。掌握規律、直面風險、主動創新,藏鄉群眾也在融入大市場的過程中,感受市場“脈動”。

        搬遷后的劉丁漢是德吉新村最早一批食用菌培育“大戶”。“我們的蘑菇冬春出,錯峰賣,就能賣上好價錢?!眲⒍h的6個食用菌棚一年純收入4萬元左右,為防范風險,劉丁漢給食用菌也買了保險。

        2019年,天?!板e峰頭”食用菌菌棒年產1700萬袋,產值1.4億元。為防范自然災害和價格波動兩大增收風險,當地為食用菌等農特產品定制“訂單+保單”,2019年保險賠款累計3224萬元,受益農戶1.4萬余戶次。

        原產南美洲的藜麥早已是大眾餐桌上的健康食品。近幾年,天祝也開始引種藜麥,以“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將藜麥產業作為農牧民群眾穩定脫貧增收的重要特色產業培育發展。截至目前,天??h藜麥種植面積達11.6萬畝,畝均產值1700多元,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中有1.2萬人種植藜麥,已漸成規模。

        作為當地的“新生代”,藜麥的價值絕不限于餐桌。2019年,“90后”電商陳俊璋和云南一家花卉企業合作,將藜麥制成永生花,打造掛飾、胸花等高端文創產品。一經出口,就受到韓國、日本等國家的歡迎。

        小試牛刀后,陳俊璋和他的青年團隊又設計研發出新系列的藜麥永生花,還將藏族刺繡等傳統文化元素融入產品創意,推動天祝文化隨文創產品一起“走出去”。

      (責編: 于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动作大片中文字幕| jizz.日本| www亚洲成人| 韩国免费播放一级毛片| 美女裸体a级毛片| 爱情岛永久入口网址首页| 欧美6699在线视频免费| 无翼少无翼恶女漫画全彩app| 好男人资源在线播放看| 婷婷五月深深久久精品| 国产精品视频区|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下载| 又硬又粗又长又爽免费看| 亚洲精品国产福利一二区| 久久这里只精品国产免费10| 中国一级毛片录像| 69tang在线观看| 香蕉久久综合精品首页| 白丝爆浆18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三级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成年女人永久免费看片| 国产网站麻豆精品视频| 国产三级视频在线| 亚洲欧美国产五月天综合| 久久久一本精品99久久精品66 | 欧美成a人片在线观看| 日本电影在线观看免费影院| 女人洗澡一级特黄毛片| 国产无遮挡又黄又爽网站| 免费观看成人毛片| 亚洲av之男人的天堂网站| 一区二区三区无码高清视频| 九九视频在线观看6| 理论片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日本高清黄色电影| 埋在老师腿间喝圣水| 国产一级一片免费播放|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九九 | 久久精品99国产精品日本| a级毛片高清免费视频就| 香蕉视频禁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