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訊 “在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過程中,波密縣廣大基層黨員干部首先堅持自身有所思、有所感,同時堅持走進田間地頭、街頭巷尾。在農業較為發達的鄉鎮、村居,就講農作物今年的產量;在城鎮中,我們就講生活中水電路網的不斷完善;在學生家長中,就講波密基礎教育的不斷發展和未來規劃。總而言之就是結合大家的身邊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大家所期待的生活藍圖。讓大家都能聽得進、聽得懂。”西藏自治區林芝市波密縣委副書記、縣長楊力說。
資料圖:波密縣領導干部在基層宣講
資料圖:波密縣風光
黨的二十大的勝利召開,為波密縣各族干部群眾指明了道路,提振了信心。為滿足廣大干部群眾的迫切期待,波密縣迅速響應、全面部署、廣泛開展宣傳活動,引導廣大黨員干部群眾通過專題學習會議、主題活動、線下宣講、網絡專欄等形式切實將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的二十大精神上來,確保第一時間傳達學習、第一效率抓好貫徹、第一責任推動落地。創新方式方法,通過“集中看、全體學”增進共識,凝聚團結奮進力量;“融媒宣、線下講”服務大局,激勵干部擔當作為;“活動促、主動做”實干篤行,激發干事創業活力,使得黨的二十大精神在波密縣家喻戶曉、深入人心,不斷凝聚起推動波密高質量發展的思想共識和強大合力。
圖為西藏自治區林芝市波密縣委副書記、縣長楊力在接受采訪 攝影:王淑
糧食安全、特色農牧產業、生態環保一個也不能落下 走出一條屬于波密的發展之路
長期以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后,波密縣在黨中央的特殊關懷下,緊盯全縣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這一目標,圍繞穩定、發展、生態、強邊四件大事,堅持黨的全面領導,重點突出全域旅游、基礎設施、民生保障、特色產業、城鄉協調、改革開放,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顯著成就,城鄉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過去十年,波密的變化體現在方方面面。諸如通麥等‘天塹’如今變成‘通途’,全縣公路網內通外達;學前教育從無到有,義務教育從弱到精;網絡四通八達,農牧民群眾溝通聯絡再也不用靠‘吼’……這些變化波密的廣大群眾看在眼里,記在心里。”楊力說。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資料圖:波密縣城風光
波密縣是西藏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之一,確保糧食安全一直是波密縣工作的重中之重。楊力說:“穩糧是前提,必須守好糧食安全這條底線。落實好穩糧保供責任,緊抓糧食生產,保障糧食和農業生產穩定發展,切實守好群眾的‘米袋子’和‘菜籃子’,是波密縣一直在做并將長期堅持的事。”
據統計,2022年波密縣春播面積共計37885畝,在傾多鎮、多吉鄉建設“冬青18”“喜拉22”青稞良種繁育基地2個,共計1890畝;調運“喜拉22”良種47萬余斤,落實良種補貼101.5萬余元;調運發放化肥415噸,調運有機肥400噸,調運各類農藥1噸,調運發放蔬菜種子4000余袋;實現機耕率92.2%,機播率52.24%。
資料圖:波密天麻迎來豐收
資料圖:波密的藏雞產業
資料圖:波密的藏香豬養殖產業
“在疫情防控期間,波密的廣大群眾就切實體會到了‘穩糧’的好處,不僅做到了自給自足,還能夠拿出部分支援周邊市、縣。群眾紛紛感慨‘手中有糧,心里不慌’。”楊力說。
特色農牧產業發展也是波密縣的亮點之一。依靠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稟賦,波密縣持續完善“2+3+1”(藏豬、茶葉?天麻、靈芝菌、羊肚菌?養殖業)農牧特色產業發展思路,保障農牧民群眾持續穩定增收。
“天麻一畝的產量是400斤左右,按最低收購價60元/斤,一畝就可以為群眾帶來了超2萬元的增收。看到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后,群眾從‘讓我種’轉變為‘主動種’,為波密縣脫貧攻堅向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注入了活力。”楊力舉例說。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
在積極發展特色農牧產業時,波密縣探索出了符合波密縣實際的林下經濟發展模式,走“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發展路子,制定印發《波密縣關于加快推進林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林下種植模式、林下養殖模式、林下產品采集加工、森林生態旅游等林下經濟任務,加大財稅金融支持,切實壓實各部門責任,形成上下聯動、協調推進的強大合力。
“波密縣有著豐富的森林資源和冰川資源,波密縣城就是唯一一個既能看到森林又能看到冰川的縣城。這些都是大自然就給我們的寶貴資源。林下經濟發展模式就是一條適合波密,既能保護綠水青山,又能發展經濟的正確道路。”楊力說,“波密是林業大縣,但是能源絕不能把眼光放在木材、木料上。我們看中的是清潔能源。”
據了解,2022年,波密縣全面踐行國家“雙碳”戰略,切實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率先探索森林、草原碳匯開發利用。初步編制完成了《西藏自治區波密縣森林、草原碳匯項目開發建議書》《西藏自治區波密縣林草碳匯項目開發建議書》,今年11月,兩家公司到達波密對接指導碳匯經濟相關工作。預計該項目完成后,碳匯交易每年產生收益4000萬元、財稅收入1000萬元。同時,不斷加快推進易貢藏布朗采、亞龍水電站項目。積極申報三峽林芝波密康玉鄉20兆瓦光伏儲能發電項目和波密波堆水電站水光互補項目。加快水電資源開發進程和太陽能光伏電站建設,積極構建安全、穩定、經濟、清潔的現代能源產業體系。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做好“致富路”“團結路”文章
說到波密縣,就繞不開國道318線。“豎起三只手指代表山峰和溝壑,三鎮七鄉分布其中。一根線從中間穿過,這根線就是國道318線。”楊力這樣來形容波密的地形地貌。
伴隨著“此生必駕318”的旅游品牌愈加響亮,波密縣準確把握“區域旅游示范中心”總體定位,圍繞“紅+綠”(紅色旅游?生態旅游)融合發展的“一軸三線”旅游發展布局,深入拓展“旅游+”“+旅游”發展模式。波密走上了發展旅游經濟的“高速路”,波密精華段更是被贊譽為國道318線最美景觀大道。
圖為通麥特大橋 攝影:王佳豪
“旅游產業的發展,可以帶動很多很多產業協同發展。例如,自駕游催生了‘民宿’的快速興起,越來越多的群眾開起了‘民宿’,‘民宿’還可以吸納周圍群眾就業,群眾還自發組織演出隊為游客表演創收,在‘民宿’中還可以售賣波密特色農牧產品。”楊力說。“波密旅游的‘下半篇’文章要從打造精品著手,改變波密旅游‘過路經濟’現狀,把波密打造成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如此以來,波密旅游產業發展必將再上一個臺階。”楊力說。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動員全體中華兒女圍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一起來想、一起來干。
資料圖:波密群眾以文藝節目表演的方式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
“旅游產業不斷發展促進了波密縣城餐飲業的繁榮發展,在波密縣城內,藏餐、魯菜、川菜各式菜系應有盡有,各地各民族獨特的餐飲風味在波密互相融合、借鑒,形成了民族團結的‘波密味道’,被不少游客稱贊,這不正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波密實踐。”楊力說,“過往游客將在波密所看所感講述給了身邊朋友,‘波密味道’有了回頭客,民族團結更為凸顯。本地群眾、外來務工和經商人員、過往游客共同將國道318線波密段變成了‘致富路’‘團結路’。”
楊力還介紹:“川藏鐵路和川藏鐵路支線都要從波密經過。目前在建設過程中已經無形中為波密帶來了很多經濟效益,未來建設完成投入使用,波密的發展更是前景可期。”
截至目前,川藏鐵路建設工程已累計吸納本地農牧民用工5864人次,定崗定向培養技術工人212人,已就業154人,吸納西藏籍大學生39人,累計發放工資5458.4萬元,累計租用當地工程機械設備1811臺(套),累計實現增收10058.6萬元,參建單位累計采購沿線生產生活物資38919萬元。這其中波密所占份額遙遙領先。
楊力說:“本地務工群眾參與重大項目建設,除了可以增收,還和外來務工人員以及技術人員有了深度交流交往的機會。近兩年又誕生了很多民族團結家庭。例如多吉鄉的扎西央宗和在川藏鐵路項目工作的山東小伙邊兆熙結緣,在今年四月份喜結連理,攜手為建設波密做貢獻。有了國道318線的成功經驗,我們有信心把川藏鐵路和川藏鐵路支線都建設成‘致富路’‘團結路’。”
“觀念的轉變才是真的轉變。過著越來越舒心的幸福生活加上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的不斷深入,波密廣大農牧民群眾觀念有了徹底的改變。已經從被動接受變成了主動學習,生產生活也從‘等靠要’變成了跟著黨和國家的政策方針主動謀劃”。楊力說:“科學謀劃未來五年乃至更長時期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目標任務和大政方針。波密縣將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努力把學習成果轉化為政治成果、發展成果、精神成果。更全面、更系統、更具體地明確波密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路線圖和任務書,奮力開創波密高質量發展的新局面。”(中國西藏網 記者/王淑 王佳豪 次旦拉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