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直播帶貨、種植業養殖業、鄉村旅游、非遺傳承、產城互動……廣袤田野,大有作為。在鄉村振興與返鄉創業就業的“雙向奔赴”中,呼喚人才也造就人才。
鄉村振興呼喚人才。“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偉大事業都是人干出來的,鄉村要振興,關鍵在人才。《“十四五”農業農村人才隊伍建設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初步打造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優化、素質優良、作用凸顯,以主體人才為核心、支撐人才和管理服務人才為基礎的農業農村人才隊伍,形成各類人才有效支撐農業農村發展的新格局。”栽好梧桐樹,自有鳳凰來。要使人才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必須有適宜他們生長的“土壤”。《西藏自治區鄉村振興促進條例》《四川省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1-2025年)》《廣東省鄉村振興駐鎮幫鎮扶村工作方案》《新時代龍江人才振興60條》……各地正在因地制宜出臺政策,健全完善農村工作干部培養鍛煉和鄉村人才培養制度,建立各類人才定期服務鄉村制度,健全鼓勵人才向艱苦地區和基層一線流動激勵制度,建立縣域專業人才統籌使用制度,加強對返鄉入鄉人才住房、子女教育等方面的保障,形成鄉村振興集聚人才的強大引力,只等“良禽擇木而棲”。
鄉村振興造就人才。返鄉創業就業人才為鄉村振興添磚加瓦,廣袤鄉村回饋他們以更多實現人生價值的機會。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截至今年4月,全國各類返鄉入鄉創業人員超過1100萬。這些年輕人受過良好教育、有過市場打拼經歷,視野開闊、思維活躍,深知市場需求,善于發展高效優質農產品、拓展鄉村產業。與此同時,生于茲長于茲的鄉愁與情懷根深蒂固、難以割舍。深耕課堂的農牧人才“培育者”宗瑛、扎根基層的畜禽產業發展“守護人”劉凱等青年先鋒,農村草根電商達人朱成立、楊年波“轉型”鄉村振興領路人……當返鄉青年自身的優勢與廣闊天地的大好舞臺交融碰撞,無數人才正在鄉村振興的歷史浪潮中涌現。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鄉村要振興,離不開相關政策的支持,更需要返鄉創業就業人才敢闖敢拼、不懈奮斗,將成長自我的“小愿望”寓于胸懷天下的“大抱負”,“俯下身子”“擼起袖子”“邁開步子”,攻堅克難、勇毅前行。(中國西藏網 文/李元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