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新聞發布會現場 攝影:趙耀
中國西藏網訊 舊西藏沒有一所現代意義上的學校,文盲率高達95%以上,廣大農奴子女被剝奪了受教育的權利。西藏和平解放70年來,教育打開了西藏各族人民走向現代化的幸福之門。
6月24日,西藏自治區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和平解放70年來西藏教育事業發展成就。
西藏和平解放70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特殊關懷下,在全國人民的無私支援下,在西藏自治區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和西藏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西藏教育從少數人的特權到全體公民充分享有權利,從滿足基本教育需求到實現人的全面發展,西藏各族人民享受了最好的教育政策,人民群眾教育獲得感不斷提升,教育打開了西藏各族人民走向現代化的幸福之門。
70年來,西藏教育共投入2573.78億元,其中2012年以來達到2102.56億元;建立了15年公費教育體系,18次提高教育“三包”標準、達到年生均4200元;學生資助政策體系全覆蓋,2012-2020年累計落實資助資金256.74億元,受助學生達到1499.8萬人次;全面改善辦學條件,學校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圖為林芝市第二小學學生在進行體操表演 攝影:趙耀
1951年,中國共產黨在西藏創辦了第一所現代意義上的昌都小學。1958年,西藏公學在陜西咸陽建立,成為和平解放后黨中央為西藏創辦的第一所高等學校。到1959年底,西藏有小學462所、普通中學4所、小學生16300余人。改革開放后,西藏教育事業快速發展。上世紀末,基本實現了縣縣有中學、鄉鄉有小學,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80%。2011年,西藏全面完成“兩基”攻堅任務,成為西藏教育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到2020年底,西藏各級各類學校3195所,教職工61239人,在校生總人數近90萬,西藏自治區74個縣(區)實現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如期完成,高等教育內涵發展、學科專業結構不斷優化,部區合建和“雙一流”建設扎實推進,高等教育辦學特色進一步凸顯。教育主要指標達到或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實現與全國教育同步科學發展,進入了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教育援藏始于上個世紀50年代初,大批教師進藏支教,在傳播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促進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西藏班辦班30多年來,累計為西藏培養了14.19萬名各級各類專門人才,推動了西藏與內地經濟、文化、人員雙向交流,成為促進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平臺。
圖為學生們體驗青少年體育項目 攝影:趙耀
西藏自治區教育廳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前,西藏教育與全國一道進入了高質量發展快車道,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十四五”時期,西藏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賀信回信精神,按照西藏自治區黨委、政府工作部署,圍繞“四件大事”和“四個確保”,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以教育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繼續開展“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專題教育,推進實施教育“六個提升”行動計劃,開展“鑄魂育人、五個合格”和“一考三評”活動,推動教育深度融入新發展格局,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區、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新時代西藏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中國西藏網 記者/賈華加)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