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當慈禧龍袍遇上5000年前的絲綢 這些國寶級文物在首博扎堆了

      發布時間: 2021-05-18 20:44:00 來源: 中國西藏網

        中國西藏網訊 5月18日,在首都博物館開幕的“萬年永寶——中國館藏文物保護成果展”上,唐代公主珠光寶氣繁復至極的冠冕、秦始皇帝陵出土的彩繪兵馬俑……一件件難得一見的國寶級文物在展廳中大放異彩,在令人目不暇接的同時,對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與智慧油然而生無比的自豪與驕傲。

        據介紹,本次展覽由國家文物局、北京市人民政府主辦,首都博物館、中國絲綢博物館、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會承辦,是2021年“國際博物館日”中國主會場活動的重頭戲之一。展覽匯集了10個省市、23家文博單位的 50 余件(套)文物及相關輔助展品,其中有國之重器,也有近年來重要的考古發現,還有通過科學研究復原的精美復原件。

        等不及去現場?先來幾件展品感受一下!

        風華絕代——唐代公主李倕墓復原冠飾及服裝佩飾 


      圖為李倕墓出土的復原冠飾 陜西省考古研究院收藏

        這件展品出土自陜西西安唐李倕墓。唐代公主李倕,字淑嫻,是唐高祖李淵第五代后人,病卒于開元24年(公元736年),時年25歲。李倕墓的冠飾及服飾配飾由大量不同材質的零散小件構成,出土時材質保存狀況極差且層位復雜,對其分別整體提取至實驗室進行清理并逐層提取,其復雜的結構得以完整揭示并復原。頭冠由綠松石、琥珀、珍珠、紅寶石、玻璃、貝殼、瑪瑙、金銀銅鐵等組成,很多金飾下還有翡翠鳥鮮艷的藍色羽毛,色彩絢爛,奢華至極,令人震撼。

        顛覆認知——秦始皇帝陵出土彩繪兵馬俑


      圖為彩繪綠面跪射俑(左)和彩繪紫衣御手俑(右)。陜西西安秦始皇帝陵出土,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藏

        大部分人印象中的秦始皇兵馬俑都是灰不溜秋的陶土色。然而,其實兵馬俑的表面原本是有鮮艷的彩繪的,寶藍色、橙紅色、翠綠色……高級的配色令秦始皇的地下軍隊稱得上是名副其實的鮮衣怒馬。但由于彩繪底層的主要成分是生漆,制作工藝及對環境變化會產生劇烈反應,因此,在科學技術尚不完備的過去,導致兵馬俑身上的彩繪在出土時發生了迅速的卷曲、起翹繼而脫落,以至于普通游客以為兵馬俑只是陶土色的。不過,隨著考古科技的發展,新材料的研發結合特定的加固技術,終于能讓兵馬俑以“衣著光鮮”的本來面目示人了。

        極致奢華——2000多年前的豪華漆床


      圖為成都商業街戰國船棺墓葬群出土的漆床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2000年,在成都商業街船棺墓葬群出土了迄今為止體量最大的船棺以及數百件精美的漆器,為古蜀文明研究提供了極其重要的實物資料。其中這件斷代約為春秋晚期到戰國早期、據專家推測可能來自古蜀王國的“豪華”漆床令人嘆為觀止。漆床長2.55米、高約1.8米、寬1.3米,由45個構件組合而成,構件中最長的床頂正脊長達3.27米,最小的只有26.5厘米,床頂應該還搭有織物床幔。是中國目前年代最早、體量最大、結構最為復雜、保存最完整的漆床。漆床四側床板通體黑漆,板上朱、赭二色繪制的回首狀龍紋,朱色單線勾勒的蟠螭紋華貴精美,彰顯著墓主人的尊貴身份。出土時,漆床部分構件被盜擾,飽水糟朽,結構脆弱。經過清洗消毒、加固脫水、干燥定形等技術處理,它極致奢華的風采得以面世。

        剝絲抽繭——1600 多年前的壁畫的秘密

        圖為修復后的表層壁畫(左)和修復后的底層壁畫(右)。原藏于甘肅武威天梯山石窟第 4 窟中心柱,現為武威市天梯山石窟保護研究所藏

        武威天梯山石窟,又稱涼州石窟,距今有1600 多年的歷史。20世紀50年代末,因興修黃羊河水庫,對天梯山石窟的壁畫和彩塑進行搬遷,自2015 年起對壁畫開展了保護修復。此壁畫為重層壁畫,下層繪有北涼時期脅侍菩薩,上層繪有元代脅侍菩薩,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經過程序復雜的重層分離與修復,壁畫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得以留存。

        巧奪天工——慈禧黃江綢繡五彩五蝠平金佛字女龍袍的修復 


      圖為修復后慈禧龍袍 清東陵文物管理處藏

        這件龍袍出土于清東陵的慈禧陵地宮。清東陵是中國現存規模宏大、體系完整、保存較好的一處大型皇家陵園。1909 年,慈禧歸葬定東陵,黃江綢繡五彩五蝠平金佛字女龍袍是慈禧入殮所著最外層服飾。針對該龍袍的保存狀況和病害特點,在修復過程中采用背襯加固,即選用與待修復文物風格相近的現代織物作為背襯材料,襯于破損部位下方,采用相應針法將文物與背襯縫合,最大程度恢復其形制。

        國風之美——蔣懋德畫山水圖貼落


      圖為蔣懋德畫山水圖貼落 故宮博物院藏

        蔣懋德畫山水圖貼落為絹本青綠設色,原為故宮符望閣內檐裝飾。透光攝影顯示,背襯由小幅紙張拼接而成,不同層托紙的尺幅和拼接方式均有所差別。貼落修復前主要存在褶皺、開裂、缺失、折傷等病害,經修復已恢復本來面貌,重現華彩。修復后的貼落畫意清晰,崇山嶕峣,白云出岫,官式建筑隱現峰巒之間。

        中國智慧——古代車輛學問多


      甘肅張家川馬家塬戰國墓地 M16-2 號車(復原件) 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周禮·考工記》中說:“一器而工聚焉者車最多”。車輿是古代機械制造最高工藝水平的集大成者。2006年以來,甘肅馬家塬戰國墓地出土了大量車輿,為中國古代車輛的發展、演變的研究及復原和復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谔镆翱脊虐l掘、實物解剖、文物保護、全面信息提取、科技檢測分析、模擬數字復原、傳統工藝研究和復原復制、展示利用相結合的理念,充分挖掘中國古代車輛所蘊含的文化、歷史、科技和藝術價值,建立起古代車輛復原和復制的完整工藝體系。

        文明之光——實錘中國先民5000年前制造絲織品


      鄭州汪溝遺址甕棺出土頭蓋骨附著碳化絲綢

        汪溝遺址是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一處擁有相當人口規模的區域性中心聚落,在該遺址出土的甕棺中發現了碳化紡織品。采用基于定制的多克隆絲蛋白抗體建立的微痕檢測技術,對該遺址甕棺出土紡織品的纖維材質進行分析,可以確認其為絲織品。結合其他遺址相關發現,確切證明中國先民早在 5000 多年前的黃河流域就開始育蠶制絲,而且當時絲織品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廣泛性。

        人杰地靈——10000年前水稻最早在中國開始被馴化


      浙江浦江上山遺址出土的碳化稻米

        距今11000—8600年的上山文化,得名于浙江省金華市浦江縣上山遺址。作為長江流域最早曠野遺址群,從一開始就出現密集的稻作證據,對探索人類走出洞穴和稻作農業起源提供了實證。上山遺址的稻谷遺存提供了目前世界上最早的馴化初始證據。據碳14測年可知,10000年前,水稻最早在中國開始被馴化。上山文化萬年水稻起源、發展的證據,豐富了對世界農業起源的認識。

        本次展覽基于館藏文物保護學術成果交流、科學技術手段揭示、文物藝術價值呈現的定位,分為“萬年”“慧眼”“巧手”“芳華”“永寶”五個章節。在全國范圍內選擇重要科研成果與代表性展品,全面梳理中國館藏文物保護的發展歷程,深入介紹館藏文物的科學認知方法與保護修復技術,全面展示我國館藏文物保護的最新成果,充分展現文物保護的中國理念和中國實踐。展覽還引入了增強現實(AR)技術,實現了展廳現場中虛擬與現實的交互展示,并通過在線進行虛擬展示,實現了展覽的跨越時空、永不落幕。

        據了解,展覽時間為2021年5月18日至8月17日,展期3個月。期間,將由知名文物保護專家為公眾帶來11場館藏文物保護系列講座,將我國文物保護領域相關研究成果通俗化地呈現給公眾。(中國西藏網 記者/劉莉 圖片由國家文物局提供)

      (責編: 王智霖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email
      主站蜘蛛池模板: 18精品久久久无码午夜福利| 同人本里番h本子全彩本子| 久久国产精品视频一区|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 国产精品免费看久久久无码|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 精品无码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无| 久久久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欧美综合自拍亚洲综合图| 国产在线2021| 一个人看的www片免费| 欧美呜巴又大粗又长| 免费观看午夜在线欧差毛片| 18禁止看的免费污网站| 小宝贝浪货摸给我看| 亚洲午夜久久久影院| 色噜噜狠狠色综合欧洲| 在线观看国产一区| 久久精品人人槡人妻人人玩 | 手机在线免费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毛片|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人体模特| 成人18视频日本| 久久精品国产欧美日韩| 米奇777四色精品人人爽| 国产精品va在线播放| a级毛片免费全部播放| 日韩成全视频观看免费观看高清| 免费黄在线观看| 麻豆传播媒体app大全免费版官网| 女的和男的一起怼怼| 久久久国产99久久国产久| 男人天堂2023| 国产成人愉拍精品| www日本xxx| 最近中文字幕mv免费高清电影| 北条麻妃74部作品在线观看| 高清国产性色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国产午夜免费福利看| ass亚洲**毛茸茸p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