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今年的主題為“博物館的未來:恢復與重塑”。
博物館是中華文明和歷史遺產的寶庫,是文物的保存者和歷史的記錄者,也是文化的“存儲卡”和“解碼器”。習近平總書記曾說“一個博物館就是一所大學校。”我們就是要通過博物館這一特殊的載體保護珍貴文物,傳承歷史文明,傳播歷史知識,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讓公眾在參觀學習中認知、感受中華文化的豐富厚重,擔負起傳承文化、弘揚民族精神的歷史重任與使命。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黨的百年歷史不只記載于文獻書籍之中,還廣泛蘊含于各種實物史料、文物遺跡之中,是開展學習教育的寶貴資源。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革命文物承載黨和人民英勇奮斗的光榮歷史,記載中國革命的偉大歷程和感人事跡,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是弘揚革命傳統和革命文化、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激發愛國熱情、振奮民族精神的生動教材。
在黨史學習教育中,要充分運用革命舊址、博物館、紀念館、展覽館和各類紀念設施,把革命文物作為關鍵載體和重要抓手,做到有址可循、有物可看、有史可敘、有理可悟、有情可抒,讓黨員群眾領略歷史的溫度、精神的力量。
今年是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70年來,我們黨團結帶領西藏各族人民,和平解放西藏,永遠擺脫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和羈絆,進行民主改革徹底廢除了政教合一的封建農奴制,開創了西藏各族人民掌握自己命運、當家作主的新時代,建立社會主義制度、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社會制度實現了歷史性跨越,推進改革開放、極大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極大改善了各族群眾生產生活條件,黨的民族和宗教政策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西藏在祖國大家庭中蓬勃發展。
西藏是一片有著光榮革命歷史的紅色熱土,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時期,積淀形成了眾多革命文物。西藏自治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革命文物保護展示工作,中央人民政府駐藏代表辦公處舊址、波密縣扎木中心縣委紅樓、易貢將軍樓、江孜宗山抗英遺址、乃東縣克松基層黨支部舊址、昌都解放委員會辦公舊址、張國華中印自衛反擊戰前線指揮部、先遣連紀念館、譚冠三將軍紀念館等一大批革命文物正在發揮著積極作用。它們或見證過歷史,或是構成中華民族偉大精神譜系中的重要一環,展現了我們黨帶領西藏人民為和平解放、民主改革、社會主義建設、改革開放、現代化建設不懈奮斗的光輝歷程,記載著中國革命西藏篇章的偉大歷程和感人事跡,是繼承弘揚“老西藏精神”“兩路精神”和“孔繁森精神”、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激發愛國熱情、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生動教材。
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堅持正確的歷史觀、黨史觀,加強對革命文物所承載歷史的研究,深入挖掘紅色資源里的故事、故事里的細節、細節里的精神,才能講好西藏黨的故事、革命故事、英雄故事,讓革命文物“活”起來,使革命文物綻放“精神”的光芒,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和各族干部群眾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宗教觀,切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凝聚起感恩奮進新時代、同心共筑中國夢的磅礴力量。(中國西藏網 文/許小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