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拉薩市人民醫院上演了一場與時間賽跑的生命奇跡。一名1歲男童因腎結石感染引發罕見并發癥,導致腸梗阻與腎臟破裂,生命垂危。在北京援藏專家團隊與本地醫護人員的多學科協作下,患兒最終轉危為安。
1歲的小珠扎(化名)因突發腹脹、嘔吐被診斷為急性腸梗阻,經綠色通道轉入拉薩市人民醫院后,兒外科團隊迅速實施急診手術解除腸道梗阻。然而術后患兒病情急轉直下,持續高熱、腹腔引流液異常增多,CT檢查提示左腎周存在不明感染性積液,病因一度成謎。面對全腹彌漫性腹膜炎與大量引流液的復雜癥狀,兒童重癥監護室(PICU)團隊敏銳發現異常,立即啟動多學科會診機制。
北京援藏兒科重癥專家張瑾、兒外科專家趙勇聯合本地PICU團隊,攜手泌尿外科、放射科等學科展開“抽絲剝繭”式研判。增強CT影像與引流液檢測結果顯示,患兒左側腎盂輸尿管結石引發嚴重腎盂腎炎,感染擴散形成腎周膿腫并導致腎臟破裂,腹腔內引流液實為外漏尿液。這一罕見病因的明確,為后續治療打通關鍵節點。確診后,泌尿外科團隊爭分奪秒,于凌晨緊急實施手術,成功清除結石并引流膿腫,術中所見與術前推斷完全一致。
“從腸梗阻到腎臟破裂,病情環環相扣猶如謎題,援藏專家團隊與本地醫護的緊密協作是破局關鍵。”張瑾表示。在這場救治中,兒科的精準手術、PICU的全程監護、影像科的精細診斷、泌尿外科的連夜奮戰無縫銜接,援藏專家憑借豐富的經驗與本地團隊對高原病理的深刻理解,讓危重患兒重獲生機。
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工作開展以來,拉薩市人民醫院通過“以院包科”“專家帶骨干”等模式,逐步構建起多學科協作診療體系,拉薩市人民醫院醫護人員應對復雜危重癥的能力顯著提升。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隨著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工作的持續深化,雪域高原的急危重癥救治網絡將更加完善,為更多患兒筑起生命防線。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