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牽引 促進新時代民族教育高質量發展

      發布時間: 2025-02-24 16:39:00 來源: 青海日報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綱”,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搖籃,匯集了各個民族的青年學子,是做好新時代民族工作的主陣地。為順應新形勢新發展,民族地區高校在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實踐過程中,應結合地方特色,高度重視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相關的青海的歷史素材的挖掘,講好歷史故事,同時注重提煉鮮活案例,講好現實故事,開展具有感染力、針對性和實效性的教育教學活動,強化青年學子對“中華民族共同體”的理解和認知,推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實踐走深走實。

        傳承弘揚革命精神,用紅色基因助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加強中華民族大團結,長遠和根本的是增強文化認同,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積極培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需要不斷夯實思想文化基礎,弄清楚自己是誰,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紅色基因是共產黨人最鮮明的政治特征,是代表著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特殊政治基因,是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堅強政治定力。它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同屬意識形態范疇,在文化上同源、在思想上同心、在行動上同步。當代青年處在中華民族發展的最好時期,既面臨著難得的建功立業的人生際遇,也面臨著“天將降大任于斯人”的時代使命,應強化對歷史的珍視、對現實的關注、對未來的責任,賡續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血脈、守住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鼓起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精神風帆,始終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先鋒力量。

        賡續革命精神,始終保持蓬勃朝氣、昂揚斗志。革命精神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體現為革命烈士的視死如歸、英雄人物的頑強奮斗、先進模范的忘我奉獻。回望黨的百年偉大奮斗歷程,一個個精神坐標,承載著黨的初心和使命,凝結著黨的鮮明品格和獨特標識,成為當代學子在前進道路上戰勝各種困難和風險、不斷奪取新勝利的強大精神力量和寶貴精神財富。很多民族地區紅色資源密集,數量龐大,高校應發揮優勢、加強合作,建構革命精神育人共同體,搭建革命精神傳承實踐基地并開展經常性紅色教育活動,將“兩彈一星”精神、科學家精神等與新時代的新特征相結合,引導大學生群體以史為鑒、以史明志,保持革命精神、革命斗志,勇于把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的偉大社會革命繼續推進下去。

        傳承革命精神,要加強相關課程建設。民族地區高校應積極發掘史料,結合當地鄉土資源和各民族文化特色,開發打造相關特色精品課程,用好歷史事實將各民族團結并進、共同為中華民族謀發展的奮斗精神詮釋好,深刻認識和把握大歷史觀的哲學意蘊,讓學子們保持歷史清醒、強化歷史自覺、增強歷史自信,以歷史主動精神把握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和當今世界發展大勢。畫好“同心圓”、講好“融故事”,鼓勵各族學生從歷史長河、時代大潮中探究歷史規律,內化革命精神,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同時,弘揚革命精神,構建良好氛圍。在馬克思看來,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人。革命精神是校園環境建設的高質量載體。民族地區高校應精心設計文化景觀建設,突出各民族在為家鄉謀發展時、為中華民族立自信時對偉大革命精神的賡續弘揚,將其融入紅色校史館、革命精神紀念館、宣傳長廊、形象雕塑等具體物理空間建設中,形成以革命精神為引領的道德標準與行為規范,通過開展革命傳統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引導廣大學子高揚愛國主義旗幟、傳承偉大革命精神,激發奮斗新時代的強大力量。

        全面加強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在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大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力度。學好、用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途徑,也是各族人民共同走向現代化的客觀要求。語言相通、文字交流是人際交往的基本環節,直接影響人與人的深度交融和彼此認同感的形成。作為統一的符號表征,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提供了共通的橋梁,使各族人民都可以準確地感知共同體、認同共同體,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方式,是不斷深化“四個與共”、增強“五個認同”的前提和基礎。民族地區高校是各民族大學生聚集學習的地方,為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提供了良好實踐場域。因此,加強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能促進各民族學生間的溝通交流,助力形成“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抱在一起”,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供堅實保障。

        學習和掌握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接受高質量學校教育,是在共擔共建共享中推進各民族共同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途徑。語言能力是個體基本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個體在現代化進程中實現自我價值和自由全面發展目標的基本能力。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一個國家的文化標識,是融通中華民族的媒介,是中國走向世界的交流工具。大學生作為新時代中國建設的生力軍,無論學習什么專業,將來從事什么職業,都必須牢牢站穩“中國立場”,服務祖國需要,共同建設好祖國未來,而這一切的連接紐帶就是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要實現各民族現代化發展,就必須掌握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這一重要工具。作為國家公民,學習使用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共同責任。民族地區高校應切合少數民族學生生活環境、現實需求,激發學生學習內生動力,更加自覺地參與到傳承、使用、發展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歷史進程之中,為中華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強、凝聚力更大的命運共同體作出應有貢獻。

        發掘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文化包容性。文化記憶是個體對本民族認同的根源,民族地區高校應為各族學生充分展現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中的文化包容性及文化同根性,如通過解讀由漢文字創作的各民族優秀文學作品等,促使其將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同和歸屬感擴展到共同的中華民族上,催生各民族學生對中華民族共同體的認同和大愛。加大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力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鑄魂育人的重要工程,這項工作任重道遠。我國是世界上語言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在持續做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普及的同時,也非常重視方言和民族語言的保護傳承工作。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為了提升人民語言能力,促進人民就業和勤勞致富,加強不同地區之間的經濟往來,推動當地經濟發展。在教育強國建設中,發揮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鑄魂育人作用,還應認真梳理其中內含的歷史邏輯,認識其現實意義,在此基礎上提出努力方向和工作策略,加大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力度,促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提供應有支撐。

        以智慧教育賦能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對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具有重要意義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推進教育數字化,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這為推動教育變革和創新、加快建設教育強國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教育數字化是數字時代教育形態必然發生的變革。推進教育數字化是教育創新發展的必然要求,是重塑教育新生態的必由之路,是促進社會進步的內在動力。民族地區高校要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貫穿教書育人全過程,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學科專業教育教學中,持續增強青年學生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自覺認識、自主思考、自愿接受、自我提升。數智化時代教育手段更加靈活多元,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實踐中,應充分運用5G、VR/AR、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開展互動式、沉浸式、體驗式教學,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把內容講生動、講形象、講精彩,切實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于無聲處潤心啟智,讓高原學子從感性共鳴走向理性認同。

        要共建教學資源平臺,豐富多元教學環境。高校應積極推動人工智能和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助力發掘整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多元教育資源。在AI等技術幫助下,相關教育環境的構建可打破物理界限,實現全國教學思想理念共建、共學、共用;教育資源的整合可打破時間界限,產學研融合,結合文博事業,構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活”資源,如在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革命文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教育資源建設中融入交互性、代入性、拓展性的數字化特色,多元化應用推廣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華文化符號和中華民族形象資源,讓互聯網成為構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最大增量。

        要堅持靈活與規律并重,推動教學“活起來”“動起來”“火起來”。近年來,智慧教育因其獨特的課程形式、海量的課程資源、便捷的應用環境等顯著優勢,已成為社會公眾獲取知識的重要形式,成為廣大教師和學生開展個性化學習、掌握所需知識、提升綜合能力的重要渠道,滿足了師生的多元選擇和多重需求。以率先發展的慕課為例,其優質、便捷、開放、共享的特點,打破了傳統教育教學過程中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破除了高校間課程交叉融合的阻隔與壁壘,開放式的無邊界學習漸入主流,學生可以隨時隨地使用國內外頂尖大學的各類課程資源。民族地區高校應抓牢數字化機遇,探索多樣化教學方法,多維度構建“共同接觸交往”的線上、線下空間,營造民族團結的實踐場域,讓智慧教育平臺成為高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推進器。如利用XR技術促進各民族文化交融互動、利用智能翻譯等產業技術推進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學習教育、借助情境感知技術助力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實現沉浸式傳播。同時,要善用數智技術攝取、生成、存儲和處理現實生活中各種敘事元素的能力,實現對日常生活元素的汲取與轉化,創新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數字敘事體系。

        要充分認識到,把東部優質課堂“搬”到西部,彌補了不少高校課程不夠豐富的短板;持續推進東西部高校間資源共享、課程共建、教師共研,將為西部高等教育發展提供有力支撐。要深入實施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優化區域教育資源配置,逐步縮小城鄉、區域、校際、群體差距,擴大優質教育資源受益面,特別是要深刻理解把握教育目標和內涵要求,結合民族地區高校實際對優質教育資源進行創造性利用,在共享資源、借鑒經驗的基礎上,積極開展自主探索,有效提升辦學質量,讓智慧教育成為優質均衡“新動能”,創新探索數智化時代青海高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教學實踐,在青少年思想觀念形成的關鍵時期,在守望相助、互嵌共生的校園環境下,遵循“有形、有效、有感”要求,讓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青年人心中扎根,在全社會長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保駕護航。

        (作者單位均為青海師范大學)

      (責編: 王東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email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天看片日日夜夜|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观看网|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青草| 日本激情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护士激情波多野结衣| 初尝人妻少妇中文字幕| 5060在线观看| 欧美人与动性行为网站免费| 天天操天天干天天| 久久在精品线影院精品国产| 精品无码AV无码免费专区| 国内一级特黄女人精品片| 亚洲AV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A| 鸣人向纲手开炮| 好男人在线社区www| 亚洲日本国产精华液| 黄瓜视频在线播放| 婷婷六月久久综合丁香可观看| 亚洲色av性色在线观无码| 欧美在线暴力性xxxx| 天海翼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av在线| www视频免费看| fc2ppv在线观看| 日本电影中文字幕| 亚洲熟女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在线播放网址| 成人免费在线看片| 成人年无码av片在线观看| 国产黄大片在线观看| 久久99精品久久水蜜桃| 玉蒲团2之玉女心经| 好吊色青青青国产在线播放 | 猫咪免费人成在线网站 | 亚洲免费闲人蜜桃| 西西www人体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好男人社区成人影院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国产精品123区| 波多野结衣痴汉| 国产喷水在线观看| 久久久国产精品亚洲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