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鉻都”披綠裝——記山南市曲松縣礦區生態修復工作
山南市曲松縣羅布莎鉻鐵礦是目前國內儲量最大的鉻鐵礦區,素有高原“鉻都”之稱。近年來,曲松縣堅持生態保護第一,堅持企業發展和生態保護并重,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切實加強礦山企業監管,全力以赴抓好生態環境保護,推動生態文明建設不斷邁上新臺階。
上世紀80年代中期,羅布莎鉻鐵礦都是采取露天開采的方式,直到2003年才逐步轉為地下開采,對周邊生態環境影響較大。
2010年,通過政府引導、市場運作、技術支持等方式,西藏礦業、西藏江南礦業2家國有企業對5家開采規模小、資源利用率低、環保能力薄弱的企業的采礦權進行整合,使羅布莎鉻鐵礦逐漸形成了規模適應、競爭有序、集約利用、環境有利的礦業開發新格局。
黨的十八大以來,山南市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持之以恒推進美麗山南建設,加快構建國家生態文明高地。
為做好礦山生態修復工作,山南市多次召開市委常委會(擴大)會議、市政府常務會、專題會、現場會等會議,深入調查研究,制訂了《山南市綠色礦山建設工作方案》,將羅布莎—香卡山—康金拉鉻鐵礦山列為該市綠色礦山建設試點礦山。西藏礦業、西藏江南礦業2家企業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專門設立了環境治理基金,為打造綠色礦山保駕護航。
2017年以來,西藏礦業和西藏江南礦業聘請了專業技術單位編制了符合礦山實際要求的《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并通過了專家評審。依據相關方案,兩家企業分別投入4976.8萬元和4010萬元進行礦山地質環境治理。經過5年的治理,復墾回填20余處采坑,進行復墾區域土地平整、覆土撒草、加設圍欄,指派專人開展后期維護、草場樹木補種,共計完成104.3余公頃生態修復面積。
記者了解到,該礦區在生態修復中所用的130多萬立方砂石料全部都是雇用當地村民的車輛和駕駛員運輸。
山南市生態環境局曲松縣分局局長次旦介紹說,在礦山生態治理和修復過程中,兩家企業共吸納當地260余名勞動力參與生態修復,租賃群眾運輸車輛230余輛,帶動群眾增收2394萬元。
如今的羅布莎鉻鐵礦山成功入選了全國綠色礦山名錄。“我今年60歲了,以前從來沒看到這里的山上長樹,沒想到礦業公司在這缺水的山上種出樹來了。”羅布莎村村民索朗頓珠對記者感慨道。
初冬時節,海拔4300多米的羅布莎鉻鐵礦區迎來了2023年下半年第一場雪。西藏礦業山南分公司環境保護室業務主辦巴桑晉扎愛惜地看著還不粗壯的楊樹苗,告訴記者:“這些楊樹是今年3月公司投入10多萬元購買樹苗,全體職工在‘主題黨日’種下的,目前存活了70%,希望它們都能挺過這個冬天。”不遠處的山坡上,幾頭牦牛悠閑地吃著草,如果不是工作人員提醒,初來乍到的人不會知道這里曾經是露天采礦區。
記者手記
合理開發和利用資源是為了滿足人類生存發展需要,保護環境則是為了維護生態系統穩定和人類可持續發展。企業在發展過程中要提高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通過加強環境監管、推動清潔生產、開展生態恢復、提高公眾保護意識等措施,減輕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對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
環境保護需要先進的技術和大量的資金支持。羅布莎礦區的環保工作隨著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突破而取得顯著成效。因此,要進一步加大對環保科技的投入力度,鼓勵企業研發新的環保技術,提高生產效率,降低能源和資源消耗,減少環境污染,以創新科技為驅動,共同創造綠色地球新時代。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綠水青山綻笑顏——山南市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綜述
截至目前,山南市成功創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1個、示范縣1個;自治區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2個,自治區生態文明建設示范鄉鎮238個。[詳細] -
山南市曲松縣曲松村建強基層組織優化鄉村治理
近年來,山南市曲松縣曲松村以黨建為引領、以服務為抓手、以德治為目標,著力破解鄉村治理頑疾點、夯實鄉村治理基礎點、找準鄉村治理著力點。[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