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水青山綻笑顏——山南市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綜述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行走在山南市的大街小巷,不難發現,天更藍了,景更美了,水更清了,城更靚了。優美的人居環境,讓越來越多的山南群眾享受到了生態文明建設帶來的益處。而這“綠”的背后,是山南市全力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成果。
今年以來,山南市堅決貫徹落實自治區關于建設“三區一高地”和山南市“六個走在全區前列”的決策部署,不斷強化生態環境管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全市生態環境質量穩定向好,生態底色愈發亮麗,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堅持標本兼治——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山南市始終把污染防治攻堅戰作為確保生態環境良好的關鍵舉措,堅持科學精準依法治污,持續鞏固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成效。制定印發《山南市進一步深入實施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2022—2025年)》,對該市3家尾氣檢測機構9條線進行實時監督,前三季度,3家檢測機構檢測2.96萬余車次,遙感檢測7.74萬余車次;編制《西藏自治區山南市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周邊土壤環境監測試點項目實施方案》《西藏自治區山南市涉重金屬礦區歷史遺留固體廢物排查項目實施方案》,審查79個地塊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報告,持續實施山南市地下水環境狀況調查評估項目。截至10月底,全市空氣環境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99.4%,主要江河湖泊水質達到或優于Ⅲ類標準,城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土壤環境安全穩定。
為加快推進“無廢城市”建設,山南市印發《山南市“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實施方案》,制定《山南市“無廢城市”建設鼓勵辦法(試行)》及《“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聯席會議制度》,建立“無廢城市”建設鼓勵辦法、聯席會議制度,開展“無廢城市”建設宣講進校園、進社區、進企業等活動,完成“無廢細胞”創建單位40份自評報告的整理和初評工作。以“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方式,通過日常檢查,教育引導鼓勵全市商戶使用環保布袋、紙袋等非塑料制品。如今,生態環境保護意識深入人心,人人愛護環境成為山南群眾的行動自覺。
堅持共治共建——
推動生態文明示范創建工作
貢嘎縣江塘鎮村民拉巴卓瑪說:“以前我們環保意識比較淡薄,村莊的河道里有不少垃圾,現在我們每天堅持打掃衛生,保持環境整潔,如今河邊成為了村民們過林卡的好地方。”
2022年,山南市計劃實施鄉村振興示范村莊35個,截至目前,已完工35個,完工率100%;2023年,山南市計劃實施宜居宜業和美村莊48個,截至目前,已完工19個,完工率39.58%,全市累計開展村莊清潔行動6000余次,出動人力13.67萬人次。曲松縣被評為全國2022年度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推薦2022年自治區級美麗宜居示范村30個,目前已獲自治區批復。截至10月,累計接待國內外游客5869.4萬人次,同比上年增長96.82%,實現收入22.28億元, 同比上年增長75.94%。
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離不開更好的生態環境,這需要我們共建共治共享。今年,山南市加快推進生態文明示范創建,加強生態環保宣傳,強化生態環境監督執法,美麗山南建設步伐不斷加快。截至目前,山南市成功創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1個、示范縣1個;自治區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2個,自治區生態文明建設示范鄉鎮(街道)39個,示范村居(社區)238個。
堅持綠色發展——
帶動農牧民群眾增收致富
“基地建成后,我一直在這里上班,負責澆水、剪草、補草籽等工作,現在一個月能拿到5000元左右的工資,還學到了植物栽種技術。”藏草萬畝植物種苗繁育基地工作人員次仁羅布說。
扎囊縣阿扎鄉章達村村民對過去的惡劣環境記憶深刻,那時村里只要一刮風就只能待在家里,出門風沙遮天蔽日、寸步難行,自從藏草萬畝植物種苗繁育基地建成并運營后,風沙少了很多。
這幾年,扎囊縣藏草萬畝植物種苗繁育基地依托內地先進技術,實施生態修復和培育生態產業。如今,基地內雪松、河北楊、蘋果樹等40多種常綠喬木、果樹、花灌木及熱帶苗木爭相吐綠,成為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在桑日8500畝葡萄基地里,塔木村村民扎西開始了一天緊張又忙碌的工作。他說:“我幾乎每天都到基地里打工,一天下來能拿到150元工資,現在我們村的大部分村民也會到基地里干活,我們不出遠門就可以在家門口就業,很方便。”隨著農林項目和綠色產業的發展,許多群眾吃上了“生態飯”。
從2017年至今,月均用工人數1250人次,每人每天120元工資,累計用工人數10.48萬人次,年人均增收7000元,累計支付當地群眾務工工資1258萬元。用增收推動創收,引導一部分有知識、有思想的村民成為葡萄產業相關的服務從業者,使周邊10個村居村民實現不離鄉不離土、就地就近實現務工增收。
青山綠水間,一幅美麗畫卷正在雅礱大地徐徐鋪展開來。在生態文明建設這場持久攻堅戰中,山南的思路愈加清晰、步履愈加堅定。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林芝市持續推進濕地保護、生態修復——守護雅尼濕地 高原風光旖旎
近年來,通過保護、修復和監測等措施,雅尼濕地生態環境持續優化,成為林芝旅游觀光和生態建設的一張名片。[詳細] -
探訪西藏墨脫蘭花保護:發展產業或可帶來生態、經濟普惠利益
據不完全統計,墨脫共有蘭科植物114屬508種,其中被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的蘭科植物達80種,備受外界關注。[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