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銜接固成果 接續奮斗促振興
一條條鄉村道路四通八達、一項項特色產業生機勃勃、一張張淳樸笑臉訴說著幸福故事……在羌塘草原上,處處可見如詩如畫、生機盎然的美麗鄉村新圖景。
去年來,那曲市色尼區緊扣“守底線、抓銜接、促振興”工作要求,持續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各項工作,建立健全防止返貧長效機制,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扎實推進特色產業蓬勃發展,切實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再上新臺階。
守底線——
強化監測精幫扶
色尼區堅持把“固成果、守底線”作為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各項工作的首要前提,強化監測、抓好整改、苦干實干,守住了不發生規模性、區域性返貧的底線。
扎實開展防返貧動態監測。落實四級網格化管理,實行線下每月實地摸排、線上及時比對,構建了“牧戶自主申報,網格員摸排監測,村‘兩委’、駐村工作隊和幫扶干部重點核查,縣(區)、鄉鎮兩級開展幫扶”的全方位立體式預警監測體系。色尼區防返貧監測和幫扶信息系統中“三類人”共396戶1758人,已按程序消除風險監測對象257戶1160人,未消除風險139戶598人均根據風險點精準制定幫扶措施、形成幫扶臺賬,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
按照上級安排部署,抽樣摸排2022年第一、二季度家庭人均純收入,共計摸排50戶230人,人均純收入7643.36元,在五年“過渡期”內嚴格落實現有幫扶政策,執行現有幫扶措施,同時,探索“過渡期”后“專項措施”向“普惠措施”的轉變機制,防止“過渡期”后出現大規模返貧現象。
不斷強化各級幫扶。堅持選優配強原則,色尼區做好第十一批駐村干部輪換工作,全覆蓋開展崗前培訓,與第十批駐村干部無縫對接。優化調整結對幫扶關系,定點發送幫扶工作提示,督促落實幫扶責任。
抓銜接——
鞏固成果提成色
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讓脫貧基礎更穩固、成效更持續是鄉村振興的前提和基礎。色尼區統籌謀劃、健全機制、做好銜接,全力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健全體制機制實現有效銜接。以《色尼區“十四五”時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為核心,配套出臺各類銜接政策,初步建立“1+N”銜接政策體系。建立定期調度機制,對責任不到位、工作不到位的地區和部門,定期通報督促提醒。常態化開展督查暗訪,發現問題及時反饋,督促落實整改,并對整改情況進行復核,確保真改實改。
“三保障一安全”持續鞏固。全面落實因病返貧致貧風險防范、住房安全動態監測、供水工程長效保障等機制,實現“動態清零”。充分發揮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保障”梯次減負作用,2021年以來,色尼區城鄉居民住院報銷3300人、統籌支付1267.91萬余元,城鄉居民醫療救助報銷498人、94.87萬余元,職工住院254人、統籌支付366.13萬余元,職工生育195人、報銷資金401.40萬余元 。2022年,城鄉居民重特大疾病二次救助20人、救助資金74.26萬余元。2021年,整合652萬元推進危房改造工作,結合“3·19”比如地震災后重建進行統籌改造,以補助形式進行兌現。實施農村飲水工程維修養護項目1360處,常態化開展水質檢測。
促振興——
發展產業助增收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色尼區立足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和市場需求大力發展牧業產業,以產業帶動農牧民增收致富,賦能鄉村振興。
根據“抓兩頭促中間”畜牧產業發展思路,接續打造以嘎爾德為龍頭的畜牧產業示范體系。按照“一十百千萬”的運營模式,“八位一體”定位,健全完善特色畜牧產業鏈。圍繞色尼區“三牧”聯動鄉村發展思路,持續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截至目前,已組建的141家“一村一合”村級畜牧業合作組織有117家投入運營,開展牦牛養殖和原奶銷售,2021年,共完成奶源銷售156.8萬斤,全年共計加工銷售牦牛奶制品136.30萬斤,實現經濟效益2205.8萬元,“一村一合”牲畜存欄9277頭。
擘畫新圖景,迸發新活力。在奮力打造西藏最高海拔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示范市“首善之區”的新征程中,色尼區將始終堅持“守底線、抓銜接、促振興”工作要求,全力譜寫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新篇章。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從七方面發力 西藏這樣助企惠民促消費
為確保活動取得成效,自治區將安排7000萬元補貼資金、各市(地)財政配套安排不低于1:1比例資金,用于七個方面的消費促進活動。[詳細] -
鄉村振興 非遺同行
近日,日喀則市仁布縣康雄鄉文化站開展“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系列活動。[詳細] -
“羊專家”帶領群眾發“羊財”
“次旺頓珠家的羊,確實不一樣,皮毛亮、身體壯,有特別好的發展前景呀……”[詳細]